首页 -> 2008年第8期

充分利用“四合一”优化设计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余 涛 代道强




  所谓“四合一”是指“备、学、教、思”四位一体,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师生反思同时呈现出来,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师生共同使用;优化设计是指在整合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基础上的科学合理的精心设计。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一、“四合一”优化设计研究,能使教师学会团结协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进入新课程的先后不同,个人成长经历不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同,在实施新课程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有的教师感到困惑与迷茫;有的教师积极参入研究;有的“单打独斗、奋勇直前”;有的“无所适从,停滞不前”,这时教师的团结协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索,重在智慧、资源分享,联手攻关,任务分担,团结互助,做到“形成共识,思想不乱;有序运行,秩序不乱”。“四合一”优化设计,就是团结协作的成果。学校领导具有前瞻意识,提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专业引领——个人实践——共同参入——全面实施”的模式进行,营造团队精神,共同探索,共同发展,使教师得以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在课程改革中抢得先机。教师有时间与其他教师协作,发挥专业自主,通过教师同事间互相砥砺及外界人士的支持,增强教师的自信。
  新旧课程理念的不同,就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异,都使我们教师必需面对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四合一”优化设计研究中,我们以上面的两个问题作为课题共同探讨,反复争论后,共同设计出“我能行”、“交流学”、“课后思”、“师生评”四个环节。“我能行”使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交流学”使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弊病;“课后思”让学生反思,避免学生只吸收不消化的缺点;“师生评”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改“唯师独尊,师道尊严”为“师生共进,共同发展”。这些设计是教研组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某些弊端面,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二、“四合一”优化设计研究,能使教师学会教研,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研在新课程理念的推进过程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教师在教研中切磋交流,共同获得新理念、新课程的诠释,共同寻找教学中的症结,共同分享思维碰撞中的新火花。“四合一”优化设计为教师在教研中发展“读、听、说、评”四种能力提供平台。
  在“四合一”的设计中,教师的上述四个方面都得到提高。通过“读”(即自我学习)教师掌握了专业发展的人文和社会知识等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教育论文、调查报告、教育随笔、日记、反思等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对每一课时的内容设计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见解;通过“说”(即共享学习)课可向其他教师阐明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意图;通过“听”课让其他教师理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检验课堂实际效果;再由其他教师“评”课(即反思学习),教师本人、教师之间反思交流,探讨教育思想、教学风格、学习主体、学生发展等内容,共同商讨出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形成“个人设计——个人说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个人再设计——再听课——定案”的模式,让每位教师参入,将理念和课例融为一体,每次研讨以具体课例为例子,将教研落到实处,让教师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创新,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三、“四合一”优化设计研究,能使教师学会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合一”优化设计其实就是反思性教学研究。现代教学中,“反思”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反思”实际上是回味、总结,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它是帮助教师迅速获得反馈信息,找出教学思想及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从而为调整教学建立可靠的依据,进而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学会反思是作为一名可持续发展型教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化学教师而言,化学教育如何发展是我们化学教师必须思索的一个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是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之获得发展;对学生而言则是在满足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求得自主发展。我们教师不仅要探讨自己如何反思,还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去反思。“四合一”优化设计中的“课后思”与“师生评”两个环节正是我们在反思上所作的尝试。“课后思”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本节知识的梳理,是让学生去反思,厚积薄发,使知识简明化、体系化;另一部分是练习题,以便巩固所学的内容。“师生评”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教师的反思与调整:学生通过反思,找出自己已掌握的内容,发现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中的感触,及时优化课堂教学,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个别问题当面解决,做到有问必答,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如在本课题学完后的“师生评”中,有同学写出这样的问题“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那么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教师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解决了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问题,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四、“四合一”优化设计研究,能使教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四合一”优化设计创设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四合一”优化设计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形成学生与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交流的关系。“交流学”环节是“四合一”优化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一节课的主体,是重点,也是我们基于这一点而设置的。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思考中学。突破传统教学,整个课堂让位于学生,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例如,在本环节的优化设计中,先是通过一组对比实验(食盐水、糖水和泥水、油水,这些实验在“我能行”中学生已经动手体验过,在这里设计为学生发表各自见解,在讨论中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不同杂)让学生理解溶液的特点与组成。再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后“由这组实验,你对溶质溶剂有什么新的认识?”的讨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学生七嘴八舌,争论十分热烈。在争论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听取他人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尊重他人等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其次,“四合一”优化设计形成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为解决整个优化设计,形成畅所欲言、无拘无束的研讨氛围,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共性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不同的智慧冲击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促使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互补,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互勉共进的良好人际关系。
  再次,“四合一”优化设计沟通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在“我能行”环节中,题目的设置突现生活化、实际化,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与家长、社会的交流。例如,设置“打点滴往往比吃药片效果快,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向家长询问,也可以向医生查询,使学生得以与父母、社会交流。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能向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需要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师。“四合一”优化设计在这一方面作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优良的效果,获得教师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栏目编辑:程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