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语文教师的气质与教学

作者:陈 琳 冯年林




  语文是一个博采众长的学科,枝叶纷繁芜杂,课堂永远像个喂不饱的机器,需要不断填充饵料,我们永远在感叹语文是学不完的。反过来说,语文好象也是无需去学的。我们面临的事实是,学生抱着功利的目的,在课堂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语文课堂成为休憩的小站。
  如何面对现实?很欣赏电视剧《亮剑》里的一段话:“一支部队是有自己的气质的,这种气质与其指挥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个指挥官有着狭路相逢即亮剑的气质,那么他所带的部队就是嗷嗷叫的。”语文课堂如何拥有一种气质呢?
  什么是气质?心理学上说的气质,不同于人们通常说的风格或气度,而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它标志着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或是在行动方式上,表现于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方面的心理特征。心理学上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等四种基本类型。的确,人是有气质的,人们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语文课堂的气质是由语文老师创造的。
  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学生比较喜欢呢?旁征博引,博古通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诙谐幽默,憨态可掬……古人讲“亲其师则信其道。”就是说,学生首先是喜欢上了他们的老师,然后才喜欢上了他们所教的课程。精神领袖型的语文老师能勾起学生对他们的崇拜心理。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心灵沟通、情感融会的桥梁。做一个精神领袖即我们平时所讲的拥有魅力。不仅包括人格魅力,也包括教学手段的魅力。
  首先是人格魅力。我们经常说“为人师表”,一个正直、善良的老师必然会受到尊重。除此之外,个人散发出的性格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用自己的喜好感染学生。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充当教材的传声筒,带着无奈的情绪是没有办法准确传递信息的。米卢曾让中国足球快乐的踢进了世界杯,那么课堂能否成为老师快乐的源泉呢?这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一个有个性的教师也能有自己的喜好,并且把这种喜好在课堂传递给学生。比如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就介绍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多个优秀篇章,欲罢不能,又推荐林清云的“禅”味散文给学生欣赏。比如喜欢夏洛蒂的《简爱》,就利用音乐、影视剪辑、图片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传递自己那份激动的心情。比如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悠长悠长的雨巷,走来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喜欢极了那份淡淡的忧愁,喜欢极了那份欲说还休的柔媚。找来徐志摩的诗作《赛扬娜拉》“你那一低头的温柔,就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找来《林黛玉进贾府》,“两弯似蹙非蹙涓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体会才情女子超出尘世的空灵,脉脉之情,袅娜之态。把美好的心态传递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好比一架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旋律,必须把乐器音调准,而这乐器是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老师也是有个性的,在能够满足应试需要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课堂有一种倾向是必然的,这是气质使然。为何不让教师的讲台成为一方可以自由起舞的舞台呢?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入芝兰之境,教师和学生都会从中受益吧。
  其次发挥自身的优势。“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如作文教学,如果你的气质倾向于空灵的散文,抒情是你擅长的方式,在课堂上会有意无意的出现一种导向。有一句戏言:如果早些年的作文就是文体不限,也许高考中我的作文分会提高几分呢!就本人而言,喜欢记叙文,不擅长生动的华章,在分析漂亮句子的韵味时,我会觉得力不从心。与其如此,为何不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姚家祥老师说 “写作,要提高怎么办,要提高,那么就得把自己原来是问题的地方把它解决,那么你就提高了。”于是我提出了“复杂记叙文”的概念。关键还在于以自己实际的行动引导学生。记得一次月考,话题是“细节与人品高下”,我便写了一篇“下水作文”《我是一个稻草人》,以一个稻草人的口吻来叙述故事,写一个小男孩拾金不昧遭到了舅妈的毒打,这本是一个极为平常的事情。关键在于叙述方式。以一个稻草人的口吻来叙述故事,第一个场景写烈日下,孩子们在小河里嬉戏,我却不能动,因为我是稻草人,我没有脚也没有心,空空如也的胸膛让我不懂得什么叫眼泪。远处脸上有血痕的小男孩却在放牛,割猪草。意外发生,我看见男孩从河水里抓起了一个黑色的袋子,跑了,速度很快,我在疑惑他今天的反常举动。第二个场景写黄昏,我孤零零的站立着,却看见男孩脸上多了几道伤痕,眼睛里有水珠,“舅妈说我缺心眼,她打我……”看到在脚下趴着睡着的他,我感觉眼睛里有水滴,我感觉我有心了。在文章构思时,并没有直接拿出拾金不昧,而是想通过稻草人的眼睛想象出来。表面上写稻草人从无心到有心的过程,实际在写男孩子的遭遇,他是一个孤独的小孩,他也是一个心灵善良的孩子。这些是我们通过形象得到的结论。我们还能说拾金不昧是一件小事吗?这就得宜于叙述方式。这篇并不太好的“下水作文”却在学生中得到了认可,不少学生在以后的几次作文中都借鉴运用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从中,我得到了一种认可,一种满足。一发不可收拾。话题“孝”,我写了《爱绕指尖柔》;话题“生活中的矛盾”,我写了《你在天堂还好吗》;话题“台阶”,我写了《天空飘过一朵下雨的云》……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用自己最快乐,最擅长的方式,这是我从自己教学里得出的深刻体会。
  其后是拥有创新的思考的课堂。周刘波说:“作为一名教师,他除了应该拥有爱心、激情、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等起码的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成长为教育家所需要的素质——哲人的气质。教师未必是哲人,但他必须具有哲人的气质,具有哲人气质的教师,他的教学一定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是一种思想的提示,是思想飞翔的必然结果。这样的教师主张既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只有创新,才能优化教学内容,找到激活课堂的源头活水,这也是自己拒绝平庸的法宝。”
  还有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老师作为情感的传递者,要给予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的感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它体现在学生与课本,学生与教师,教师与课本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我们每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父母给的形象,但有修养的人却可以变化自己的精神气质。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一如既往地讲授外,尚需要以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学生的人格品质进行塑造。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与人格品质相关的“传道”主要是取决于教师的精神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丁保先老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决定着教师的“教学高度”,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有三种自觉的意识最为重要:自觉的文学意识,自觉的理论意识和自觉的实践意识。“不读书的语文教师不合格。”丁保先说,“文学作品和有一定教育理论著作能够涤荡教师的心灵,使教师的精神和思想变得充盈起来。”很赞同他的观点。可是目前大多数老师“内存”不足,让我们多读书,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让自己的气质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