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例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

作者:李文波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在悄然变化。传统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功利性评价,由此造成了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更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的认识。
  
  一、教师评价语言应有激励性,立足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于它能激励受教育者,它能唤醒他们的智慧。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就是激励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给予坦诚的、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如支玉恒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非常关注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她在一节公开课上对学生的发言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的发言非常好!我在备课时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位同学帮助了我,谢谢他!”支老师热情洋溢的话语告诉学生:你成功了,你的成功超过了老师!还有什么比强烈的成功感更能激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呢?学习上的某一点成功使学生对学习有了强烈的兴趣,他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对自己充满信心。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中其评价语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例如:“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了吗?”“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声音真动听,就像只小黄鹂!”“你真勇敢,读书的声音比以前洪亮多了!”“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把这句话默读一遍。好,这次你一定能一字不漏的读对。”教师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还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动向,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发自内心的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以促进学生发展。
  
  二、尊重学生认知差异,实行分层性学生评价
  
  赞科夫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性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学生由于智力方面的因素,对学习内容存在着很大的认知差异。在教学中,我们应承认这个差异,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应实行分层性评价。
  1. 对认知水平差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其敢说、爱说。认知水平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班上有一名学生不敢当场发言,甚至不敢读课文。于是教者从学生读课文入手,以同桌互读的方式让学生试胆读书,当学生读完后,教者轻声地在他耳边说:“想不到你的声音这么动听,只是声音低了一点,怎样,再来一遍?自己读,声音放高一点,争取让全班同学都听到”。类似这样的同学,会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再三鼓励下,学会大胆读书,学生爱读课文了,阅读水平就会随之得到提高,课文读得好了,说话也就随之大胆起来了。
  2. 对认知水平好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其挑战、创新。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而优秀学生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激励其创新。
  如《珍珠泉》一课,老师让学生汇报阅读感受,有学生说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珍珠泉以及泉水的喜爱之情。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既然人们喜爱珍珠泉,珍惜泉水,为什么总是‘泼洒’珍珠似的泉水?从‘泼洒’这个词分明可以看到作者不珍惜泉水,浪费了很多泉水。” 显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地方。老师笑着说:“你的想法真独特,是啊,作者珍惜泉水,可为什么总是‘泼洒’珍珠似的泉水,作者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了,经过讨论大家得最出结论:作者挑水的时候人还小、行走不稳,泉水难免会洒出来。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表现珍珠泉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需要水,它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甘甜的井水,表明珍珠泉的贡献之大,表达了对古井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当然要是能做到不“泼洒”,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最好的。学生的可贵在于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敢于挑战书本,具有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开始。
  
  三、尊重学生情感差异,注重激励性评价
  
  小学生具有很大的情感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加上可控性比较差的情感特点,学生在某些环境的影响下,情感上较易出现消极或者积极的差异表现。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待学生一些消极的情感,不能使用指令性或批评性的语言去扼制,而应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正确科学评价的结果。具有怎样的评价观,怎样评价学生,其实也是教师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相信在新课程评价体系下,教师的教学评价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