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以“中亚”为例浅谈高中文科区域地理的教与学

作者:王传惠




  优秀的地理学习方法被精炼成了这样两句话“读书读书再读书,读图填图加描图”,或者说是“读三遍书,描四遍图”。虽然这些方法渗透了区域地理学习的精髓,但对“初学”区域地理的高二文科生而言,仍觉难以操作。在学完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地区以及日本和印度两个国家以后,学生多多少少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思路有所感悟。这时进入对“中亚”的学习,如果充分施展教师的“教”,步步为营的教会学生来“学”,便可以清晰经典区域地理学习思路,让学生把这些优秀的学习方法“技术化”,继而可以“熟练化”,然后灵活“创造化”,学生的区域地理基本素养“足亦”。具体实践由以下五大板块组成。
  把握一个区域,首先得从它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着手。这部分的提纲化思路是:
  
  一、地埋位置和范围
  
  
  具体操作:
  (1)翻到中亚地形图,找到并描绘粗线条所包括的中亚范围。
  (2)找到并描绘(用笔加粗)50°E、60°E、70°E;40°N、50°N,以认识本区经纬网格局,并明确本区位于北温带中纬度地区。
  (3)找出中亚东西南北等方向相邻的地区及距海的远近,明确中亚位于亚欧大陆的心脏,距海远,海洋影响不到,受大陆影响强烈。
  (4)结合前面两点,得出中亚位于温带内陆,为后面的气候类型奠定位置的基础。
  (如果某一个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或者与板块边界有联系,还应该指出其特殊的板块位置,以解释相关地形的形成和这里主要的内外力表现等,为下一步自然环境的学习埋下伏笔。)
  (5)在图上勾画出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加强印象并理解什么叫“东西方交通要道”,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作业1:查找并图示复习亚欧大陆桥的相关知识。
  (6)勾画出中亚五国的国界线并标注出邻国—中国,圈出各国的首都。目的是明确中亚的国家组成和重要城市,以及与我国的相邻位置及可能产生的双边政治经济关系,还可以再次强化相邻位置。
  把握一个区域,第二个关键环节是该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它主要由地形、气候、河湖状况、植被、自然带等部分组成。这部分的提纲化思路如下:
  
  二、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
  
  
  具体操作:
  (1)读中亚地形图,观察中亚的主要地形以什么为主,有哪些主要地形单元(及其位置),得出中亚的地势特征。
  (2)读中亚气候类型图,说出主要的气候类型;读图旁的气温和降水柱状图,说出这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思考这种气候对植被和自然带的影响是什么?作业2: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世界的分布地区还有哪些?它与海洋性气候在特征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3)找出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并勾画湖泊轮廓,观察经纬线的穿越情况和主要的注入河流→内陆湖,思考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4)找出阿姆河、锡尔河,沿流向画粗该河流,观察流经地区,从地形河气候两个方面,思考两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在当地的重要性。再找出本区还有的其他河流。
  (5)小结得出该地区总的自然环境特征,填出主提纲的空白,即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环境。
  把握一个区域,第三个重要步骤是本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它主要由工业、农业、贸易等方面组成。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往往都是在当地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当地的优势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便当地自然资源十分缺乏,环境状况比较糟糕,当地人也会“走出去”寻求发展,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因此,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一定要立足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扬长避短”,寻找经济发展的蛛丝马迹。这部分的提纲化思路如下:
  
  三、本区的经济特征
  
  
  具体操作:
  (1)复习思考:农业按生产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五个部门。中亚根据其自然环境特征,可能发展的优势部门有哪些?哪些方面的农产品比较缺乏?为什么?限制本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读中亚的工农业图,先看图例,对图例进行分类。具体划分如下所示:
  (3)读图思考:中亚的农业类型和主要农畜产品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结合地形图和气候图,这些地区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4)讲解: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来源于当地的主要农产品→农畜产品加工工业(轻工为主);二来源于矿产资源,这部分属于自然特征组成,由于其对工业的突出影响,故调整位置,放在工业部分学习。
  (5)读图思考:读中亚地形和矿产图,中亚主要的矿产资源有哪些?是否具备世界意义?分布在哪里?对工业和周边地区的影响是什么?(提示:从图例分类着手,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等)
  (6)图示讲解中国和中亚的能源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
  (7)小结本区工农业特色,突出其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和中国中亚的能源合作,并进而延伸出本区在发展经济,处理人地协调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即因水分这个限制性因素等引发的咸海生态和过度使用地下水带来的盐碱化问题。作业3: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异同,形成原因怎样?危害?这部分作特别板块列出。
  
  四、生态环境问题:
  
  
  把握一个区域,最后的一个板块是当地的人口、城市、人种、宗教和语言等,这部分不构成区域地理的重点,除非这几个要素在世界上比较特别,否则不需要特别讲解,罗列出相关知识即可。如下:
  
  五、居民和宗教
  
  130多个民族 白种人 伊斯兰教
  塔什干——乌首都,中亚最大城市
  阿尔木图——哈最大城市
  从上面的五大板块和具体思路可以看出,教师的“教”给学生注入了清晰思考力,同时学生的“学”始终参与之中,在实践并巩固着这种清晰思考力。为此,在老师教完,学生做完相关作业后,老师又追加了这样的练习——读“中亚”教材,用图搞定中亚的所有知识。
  
  要求:在图中清晰表达区域地理的各种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把在作业中遇到的新内容融入图中,深化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读书读书再读书,读图填图加描图”,运用刚刚建立起来的区域地理基本素养,完成个性化的学习,真正品味“读三遍书,描四遍图”地理特有的学习方法。剩余部分区域地理,教师就可以轻松的教,教出区域的特色;学生就可以愉快的学,抓住区域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