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启示

作者:王运红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也是“五四”以后中国最具影响的进步教育家。“生活教育”思想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其形成和确立,是陶行知苦苦研究中西文化,在自身十几年教育实践中逐步认识中国社会的现状,并屡遭“碰壁之后寻找教育之出路的结果。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1.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中指出;“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是从杜威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常常用它,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面有什么意义,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什么是生活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宣称“生活教育理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争取自由平等的教育理论”。
  他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即是教育,所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他反对以前重书本,轻实际的“老八股”式教育,“老八股”只能培养出“书呆子”,提倡教育要和实际相结合,和生活相结合。“生活教育论”最初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的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穷人的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大众说;“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他认为农民是大众的最多数,教育首先要为农民服务,他号召从事乡村教育的人,“要把我们整个的心都献给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无论什么阶级,都要有受教育的机会”,民主教育要“力求农工劳苦阶级有机会受教育”。
  2.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解释说:“生活即教育, 就是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是相联的。反对“学校即社会”, 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到处是生活, 到处是教育; 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 我们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在社会的学校里, 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 学生、先生都可以更多起来。因为在这样一来, 不论校内校外的人,都可以做师生的。 他还认为:“坏的社会, 我们也要认识, 也要有所准备, 才能生出抵抗力, 否则一入社会, 便现出手慌足乱的情状来。” “社会即学校”的着眼点是使广大劳动群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对待如何进行儿童教育时,陶行知先生说,如果用传统方法,学龄儿童的教育要100年,失学成人的教育要400年才能普及,必须用新的方法。最有效的新的方法就是利用“小先生”和传递教师,特别是“小先生”,利用“小先生”可以攻破“先生关”、“娘子关”、“衰老关”、“饭碗关”、“课本关”、“学校关”等等。他认为,若普及教育非改造传统学校不可,创办“将工厂、学校、社会打成一片”的新型学校。在他看来,“社会即学校”有利于教育的普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提法,容易引起一些误解,例如:混淆教育与生活、社会与学校的区别,模糊甚至否定了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削弱或否定学校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虽然不同于杜威,但总有一些蛛丝马迹的关系,没有完全摆脱杜威的思想影响。
  3. 教学做合一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1927年六七月,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的一次演讲上说:“我自回国之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还指出:“这种情形以大学为最坏。”他主张以教学法来替教授法,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并阐述“教学合一”的三条理由:“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和《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说:“什么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指出:“教学做有一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中用功”。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以反对传统教育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为出发点,批评传统教育只管教,不管学,只教书,不教人,脱离社会实际。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书,而在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对于教师自己,则应做到“教学相长”,“一面批导学生,一面研究学问”以求进步,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是正确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陶行知生活教育脱胎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但又有所区别,翻了半个筋斗。杜威所面对的要解决的问题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发展,而陶行知面对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教育问题。杜威的办法搬到中国来解决普及中国民众教育的问题行不通,所以“要从生活的斗争里钻出真理来”,钻的结果便得出了生活教育论。陶行知把生活教育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作为教育的一般规律,从而全面否定传统的、学校的教育,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在反对传统旧教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1. 对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什么样的人才算真人呢?陶行知认为是有高尚道德、有健康身体、有创造精神、“手脑并用”、情知意、智仁勇、真善美都和谐发展的“人中人”就是真人,这种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实际上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陶行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可我们天天讲素质教育,我们的学生天天过的却是应试教育的生活,形式与内容完全是两张皮,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学校教育现状之间存在太大的反差。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陶行知“真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提供借鉴。陶行知并没有给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开出一个药方,他只给我们指出了“真人”应该具有的真正的品质。因此,素质教育要真正地落到实处,今天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创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第二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民教师;第三是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第四就是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没有高素质的父母,难有高素质的子女,也就难有高素质的学生。
  2. 对终身教育实践的启示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才是破萌,进棺材才算毕业”,“整个寿命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四个月、一年、二年、四年之义务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要使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这实际上体现了当今终身教育的理念,这与1970 年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可见陶行知作为一个实践的教育家的眼光之远大 。21 世纪是全新的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社会和教育的社会,原来那种一次学习就定终身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学校教育只是我们人生事业的一个开始,它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教育要从单一的学校系统向成人教育系统和其它的非正式教育系统扩展,扩展到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生活教育”面向社会,社会有多大,教育的适应和服务的范围就有多宽。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不管到哪里,到何时都不能忘了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3. 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反对传统的教授法,而主张教学法。他说传统的教授法是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进而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广义的教育来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实践上主张教学上要做到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师生共同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中所要表达的教学理念。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种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而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中却很好的体现了当今的教育理念。我们在惊撼之余,更应该好好的研究他的教育理论,以供我们的今天的教育改革实践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