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作者:张 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让学生多种感情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突破“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和学生、师生间的相互作用。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发展的源动力。教学中,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一是巧设疑难,激发兴趣。二是巧设悬念,激发探知的迫切欲望。三是创设情境,充分发展。如在《迷人的张家界》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做好了知识储备,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时,问“你们认为张家界哪儿最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教给方法,提高理解能力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给学习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居于学习主体位置。
  3. 优化程序,引导主动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课堂上不应只是学习上的佼佼者青睐质疑,应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每位学生质疑,学会提“两类问题”:一类是自己懂了,但用来“考”别人;另一类是自己不理解、不懂或有不同看法的问题。肯定每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大组讨论,师生评议等多样化的形式来扩大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营造人人参与、全面深入理解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必须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设计成若干步骤,转变为若干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独立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妥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自主发展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