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

作者:刘枝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在音乐课上的创造性,以愉快和求知的情绪学习音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聆听音乐的习惯。这是每个中学音乐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探索。
  1. 通过课前音乐师生问好,把学生领进一个美的环境。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课的开头不能千篇一律的用语言问好,要根据音乐课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歌唱氛围,用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教室,师生音乐问好,发声练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优美旋律的熏陶,进入宽松的欣赏氛围和想象空间,使他们感觉轻松自然。
  2. 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传达给学生。这种传递交流是最直接、有效的。可以直接打动学生的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3. 通过师生共同对歌曲的分析,以情带声,以声带情,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教《念故乡》一课时,我没有使用唱歌教学中通用的先练声,再唱歌的办法,而是从复习《可爱的家》步步启发,使学生知道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色,情感去歌唱,知道歌唱时应当强调哪几个字,力度、速度应当怎样控制等。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会用圆润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感情,学会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歌曲。
  4. 通过二声部、三声部合唱培养学生在演唱中聆听和声效果,提高多声部演唱能力。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于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拓宽音乐感受层面,形成集体协作精神有积极意义。在合唱教学中,我首先从练习主和弦开始,先进行一个声部,其它声部依次进入。引导学生边唱边听。
  5. 通过音乐常识、欣赏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所以我把审美教育为核心放在音乐教学的首位去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6. 通过指导学生倾听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所以我把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对所有歌词的乐曲首先是听,在听的过程中去思索、去想象。如:在指导学生欣赏《苗岭的早晨》乐曲时,我设计了初听、分段听、再听“三步曲”,在老师的诱导下让学生边听,边看录象、插图,边联想。明朗清新的旋律把学生带到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秀丽图景之中,使他们产生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百鸟在山林中尽情欢唱,苗族同胞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情景,仿佛置身其境,产生“音画”效应,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