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教学之我见
作者:丁 强
“资料分析”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在很大程度中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例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与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以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
一、顺序分析法
有些资料的呈现,是按某些结构的顺序和生理功能的顺序逐一呈现,每一则资料都蕴含有其结构和功能,逐一分
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知识目标的落实,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一部分的“资料分析”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然后提问“外界气体能顺畅到达肺部吗?”“能保障空气顺畅到达肺部的结构有哪些?”学生在阅读“资料1”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气管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有足够的空间让气体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2”。很多学生读完后不一为然,然后我就问学生“这则资料放在这里有何意义?”学生稍做思考后,很快就有学生回答“既然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5℃,说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只能在这个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因此,进入人体的气体也必须满足这一温度,否则将影响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教师给予评价,然后接着问:“呼吸道是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呢?”学生为了解答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后,比较了不同地区人的鼻腔的不同后,得出鼻腔可以起到预热吸入空气的作用。又以问题“你周围空气的质量状况如何?”引入“鼻腔如何净化吸入的空气。”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阅读资料很快找到答案:鼻腔的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膜分泌的黏液除能粘住灰尘、病菌外,还可以湿润吸入的空气。除此之外,气管壁上的黏膜、腺细胞等结构也起到了净化、湿润的作用。由此得出了呼吸道的第二大功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温暖、湿润、清洁。后面几则资料,让学生阅读后发表看法,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可以引起人的呼吸道的疾病,而且也认识到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防止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保持周围环境空气的清新,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综合分析法
在“资料”呈现的形式中,有些“资料”综合性的呈现出来,那么,这些“资料”将所要认知的内容全部串联起来,是学生在分析资料时,将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资料”中自然得出结论。
笔者在教学“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资料,然后问学生“河流起源于什么地方?沿途经过了哪些生态系统?最终汇聚到什么地方?”学生沿着这条线自然就联想到了河流生态系统源自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沿途经过了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还形成一些湿地生态系统,最后汇聚到海洋生态系统。从理性上,学生认识了在地域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直接从资料中的“龟、鳄等爬行动物爬到河岸上产卵,鹭吃河里的鱼、虾、河蚌等动物,却在大树上筑巢”获知: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也能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接着分析“空气、阳光、水”非生物因素:太阳毫不吝啬的将阳光洒向所有的生态系统;空气欢快的环流于全球;水也会随着降雨周游“列国。”从而从非生物因素方面进一步强调了“生态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随后学生还能从很多方面加以补充说明,最终形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共识。
三、逐一分析法
“资料”不仅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不能亲身经历的过程以形象化,同时,也还可以用大量的文字加以形象化的描述,知识融于情景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充满好奇的色彩。
我在教学“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节的“资料分析”时,先向学生介绍地球形成46年前,然后让学生想象出地球刚形成时的景象,学生的想象力相当丰富,有说“没有生命”的;有说“森林茂盛”的;更有说“比现在更美丽、更繁荣、科技更发达”的等等。当然,我并没有给这些答案正确与否的评价,而是让学生阅读资料,让学生从充满神奇色彩的文字中想象出地球刚形成时的景象,同时观看科学家推测出的地球刚形成时的动画片,学生根据图文进行概括:但是地球温度很高,火山喷发出的气体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天空中经常雷闪电鸣。通过与现代大气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因此,学生达成了共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那么生命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接着分析“资料2”,学生明确米勒模拟的是: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能够形成构成生物体的一类有机物(氨基酸)。随后,学生进一步讨论,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推测出有机物形成原始生命的这一漫长过程。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够将这一漫长过程的四个阶段简要说出来,从而在脑子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通过实验证明,这样的教学还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目标有了直观、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的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