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试论作文教学如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作者:吕进军




  近日整理旧报刊,偶见一篇文章,题为《小学生文采》,有几段这样写道:①运动会上,100米短跑赛终于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像脱缰的野狗跑了出去。②我走进一家超市,啊,看来人民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你看那位老大爷,左手一台电冰箱,右手一台电视机,一溜小跑,回家了。③ 有一次我遇到了难题,怎么也做不出来,这时我看到了不倒翁,心想:它不管倒了多少次,总能站起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呢?于是我……终于解决了这道难题。④ 我刚想出去买冰激凌,这时看见了桌子上的储蓄罐,它对我说:“不能乱花钱!”我惭愧极了,便不去买了,把钱放进了储蓄罐。
  言为心声,有多少作文能表达学生内心真正的需要的?在这本该无拘无束的年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如此的虚假和浮躁?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应该培养完整健康的人,其次才是优秀的人才。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呢?
  
  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教材中的作文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远离学生实际的可以不写。在这里我提倡让学生写日记,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
  其次,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缺乏主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教师首先要做捕捉素材的能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到社会中,发现生活之味,发现生活之美,发现生活之乐。让学生在感受发现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样才能让笔下流出汩汩的情泉。
  再次,教师要有一棵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生活无处不教育,留心生活,留心学校,留心社会,从小事着手,让学生心“动”起来,再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好文章有若干个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有一句话说的好:“好文章应该事真、理真、情真,否则就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的活力。”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学生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对心灵的返照,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作文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说真话,抒真情,倡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习惯呢?①从日常写日记、口语交际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习惯。日记的写作压力小,交际是选读日记,帮助学生相互监督,避免说假话、空话、套话。②营造开放的生活环境,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带学生远足、踏青、参观工厂、观看科技展等,让学生玩得愉快,视野开阔,才能写得有味,下笔如信手拈来。③提倡让学生随身携带灵感记录本,随时记录生活中的奇思妙想,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以及头脑中灵光的闪现等,积累素材,到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三、要鼓励自由表达,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留心每一个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可遗憾的是,学生作文中的语言却常常是“大人气”十足,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少创意和个性,从中感受不到儿童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和活泼烂漫的天性。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的“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学生涉世不深,社会化水平不高,常常说一些很幼稚的话语,这正是学生天真烂漫,真趣洋溢的表现。老师不应急于用所谓的“规范化”的语言来强行加以修正,而是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宽松、民主的土壤,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其次,要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让学生在习作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是初步的要求。另外还要让学生表达得好,表达得有创造性。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学生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可他们为什么不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呢?主要是怕别人笑话,怕没有价值。其实,一切独立思考的成果都是有价值的,即使幼稚,因为是属于自己的,也就具有了他人的思考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学生在作文中多写“我想”“我认为”,当学生说出有创意的话时,要用“这是你的”“这是你的独立创造”等话语来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有创意的表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