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浅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

作者:张其中 李厚存




  教师心理是教与学的中心氛围和情境核心,是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的新课题。教师课堂心理的好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能否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一、“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心胸开阔,宽怀大量,即大度。是符合自然及科学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心理健康规律的大度。它要求教师不但要知天了地解人间,且要有包天含地容人间善恶美丑的襟怀。只有这般大度,才能不被客观不利因素所左右,在课堂上才不因某些学生的扰乱而影响上课的好心情(健康心理);有了“宰相的大度”,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才能合理表达情感,才能把不利因素转为有利的积极因素。不论是中小学生,课堂内讲小话的是常见的。有的教师因此大发雷霆上不成课;而有的教师却相反,以情予以笑而导之,不但能继续上课,而且讲小话的同学也能专心投入到课堂中。这就说明:前者的心理没有大度,是唯我独尊,容不下不相符的。这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但是教师课堂心理的大度不是无限的,它是在教学原则或规律和心理健康原则或规律下的大度,是在这情况下充分发挥情感、合理表达激情或情感的一种教学态度和教学心理。
  
   二、严明是非,和善友好
  
   课堂中教师要有严明的科学态度、政策政治原则、是非公断的能力和思想、思维,给予学生在知识海洋中以明晰的灯塔、明确的指导。教师传知的态度必须和善,给学生以亲情、友情、温情,要不厌其问,热情解疑。师生间要有友好的情感,以情传知,相互理解、相互协调。把课堂活跃起来,使其形成一种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氛围。严明是非,是教师对知识、道德、为人等方面的正误判断。判断必须明确清晰,是就是,非就非,不能给学生一个模糊的概念,更不能是模棱两可或模棱两不可。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及有关资料,开发课程资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及一些相关的知识、资源。做到心中有底,上下灵活,应变自如,对答如流。这样就能赢得学生的好评和敬慕,才能体现是非和严明。
  大家知道,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一定都能答对,但若教师予其不正确的评价,那下次就不会积极回答问题。那将会出现满堂灌或一言堂。所以,在严明是非的基础上,要和善友好,要以真情实感来感召他们,以温情予以信任、以亲情予以信赖。只有和善友好,学生才会无所不言、言无不尽,课堂教学才能正常化,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所以,严明是非,别忘了和善友好。
  
  三、活泼自然, 愉悦畅快
  
  常言道: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特别是小学生较为突出。教师课堂的神色是学科成绩的招牌,教师神色不好,神情愉悦欠佳,学生学习心理也不佳,对其学科的学习也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成绩当然不好。教师要有忘我、忘怀的思想和情怀,把课堂设想为最美的境界。进入课堂,教师似一只幸福快乐的百灵鸟快活地飞翔在知识的领空,全身心地展现出快乐、欢愉、活泼自然,让学生随之充满喜悦快乐之情,进入愉悦的境地。以此悦情来学习、求知,教与学就能达到较佳的有效结合。沮丧的神色使人产生不快的心情,严肃的神色使人产生恐惧的心理,愉悦畅快的神情予人以亲近可信的激情。无论是小学生或是中学生都愿意接近喜盈笑脸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喜盈笑脸呢?即跳出家庭、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等及个人的恩怨私情的生活圈,尽情地忘我,心中满载着美好的幸福生活。同时确立正确的现代人生观、学生观,把学生当作自己最可亲可信的知已。这样,心中满载幸福,面对知己,就自然地春风满面、喜盈笑脸了。
   总之,课堂教师心理是复杂多变的,而影响也是诸多因素的。所以,教师要以科学的、客观的、现代的态度、观点,采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课堂的心理健康,才能教好学生、提高质量。
  
  栏目编辑:程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