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物理课上的师生互动

作者:刘东起




  师生互动是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控情况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师生互动的几种关系并开展师生互动:
  1.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自然科学知识,而联系主客体的媒体包括教师、教材及其他各种教学器材。其中教师当然是最重要的媒体,因为教师掌控着教学进度,指导学生的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评价的职能,对整个教学活动起主导的作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含义。为了更准确的理解这个原则,我们打个比方。我们知道一辆汽车的载重量主要是由发动机的功率决定的,而汽车的前进方向是由方向盘控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好比是发动机,而教师就是控制方向的方向盘。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理解的深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都是由学生本身因素决定的,教师只是起着辅助的导向作用。
  换言之,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教师在学,教师应“认清方向,控制好油门及前进速度”,保证学生能“顺利安全地到达目的地”。现实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在课堂上讲过几遍的题目,考试中还是有许多学生不会做,感到不知怎样才能教会学生。原因在哪里呢?还是在我们的教学上。教师在课堂上常把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及正确结果讲给学生,让学生去记忆,这完全是教师在思考,教师在做题,变“学生为主体”为“教师为主讲”,满堂灌。这就好比司机放下方向盘去拉车。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问题留给学生,时间留给学生,该点拨的点拨,该指导的指导。要记住,教师讲的好学生不一定学得好,导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导”。
  2. 教学进度快与慢的关系。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课堂上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进行得太慢,不能保证教学进度。于是,教师一着急,干脆还是我讲吧!其实快与慢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讲过的知识学生没有理解透彻,方法不会应用,甚至时间一长,知识方法都忘了,这样的快是徒有其表!如果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学多少就掌握多少,理解透彻,并会灵活应用,这样表面上慢,实际是快。正如孙子所说“以迂为直,后发先至”。快与慢,是由学生的实际决定的,教学也要讲“实事求是”。
  3. 课堂讲练题目多与少的关系
  有的教师总认为应利用课堂多给学生讲些题目好,特别是面对各种资料各式题目,这也不想舍、那也不想弃。其实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题不在多,贵在精”嘛!我们要看到问题的本质,题目虽有千千万,但是考查的知识点是有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限的。这样,只要课上我们讲练的题目知识点覆盖的全面,典型的思路和方法全面,这就够了。我们要用有限的题目训练学生,使之掌握知识和方法,再使学生应用这些有限的方法,投入到无限的题目中去,这就是精讲精炼。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 练习题目难与易的关系
  有的教师选择例题和练习喜欢难题,而对易题不屑一顾。这不对。题目要注意其功能和效果。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都是好题,不管难与易都应当选。但是要注意,入门时应适当选择较易的题目,这样学生容易上手。当基本思路方法掌握住后,再逐渐变难变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到“学无止境,当持之以恒”。
  以上四个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认清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才能放手发动学生;只有选择的题目难易适中,多少合适,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只有进度快慢合适,才能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始终紧跟教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