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三性”提问演绎精彩课堂

作者:孙汉文 刘爱花




  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基地;成为演绎生命辉煌的旅程。要让课堂教学提问有感召力、生命力、高效率,必须注意一下三点:
  
  一、 公平性
  
  在追求教育公平的今天,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课堂提问的公平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提问对象的公平性。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照顾到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差距。通过前段时间的听课发现这个问题很多老师做的不够好,甚至有歧视学生的现象发生。在一个小学听课时发现:全班学生56人,教师课堂提问41次,有5人被提问3次以上,有1人被提问5次,有10余人被提问一次或2次,被提问比率约28、57%。70%多的学生没有得到提问的机会,其中有个学生卫生不是太好,衣服也不是很将就,多次高高的把手举起,但是没有得到回答的机会,失望之情写满整个脸庞。这有违教育的公平、公正精神。
  
  二、 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学习状态和水平,家庭环境与自觉性都存在差异。表现在回答问题上,可能有以下几类:由于学习后进不能回答者、心理自卑不想回答者、性格内向不愿回答者、各方面优秀积极回答者、怕被人看不起勉强举手者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该尽量考虑到每个同学的处境,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回答问题、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把回答问题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也要有针对学生层次与问题的层次去提问,而不能按自己的喜好,有偏向的去提问学生。只有这样,课堂才真正属于学生,学生才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讲到《丑小鸭》这节课时,我的问题设计努力做到:准确,科学、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回答积极性。比如: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这类问题简单易答,我提问学习相对后进的学生回答;在提问描述丑小鸭心理变化的感受时,我让提问中等生回答;在提问通过丑小鸭艰难流浪旅程和结果大家有什么感想时,我的提问面向不同层次学生,重点是优秀学生回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感受回答问题的快乐的同时,增强自信心、维护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提问紧张有序、跌宕起伏、情绪饱满、效果良好。因此,要使课堂提问准确、高效,教师必须要事先做周密细致的调研、认真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系,设计好课堂提问。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点睛之笔。
  
  三、 牵引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问题,在思考问题中获得知识;在合作中培养合作、和谐精神,在交流中拓展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注重 问题的设置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因此,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点的传授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吸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同时要提问适度。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比如,在讲述非洲气候时,先请学生阅读插图,随后发问:“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分别属于什么气候?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马达加斯加岛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提问是由浅入深,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方向将思维“聚集”到“中心”上,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