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教育讲究“心本管理”

作者:张晓燕




  有这么一个寓言: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门上,有一个人拿一根铁棒去敲打它,不管用怎样的力气都打不开。这时,另外一个人来了,他拿出一片小小的钥匙,往锁孔里一放,“咔嚓”一声,锁就开了。等别人走后,迷惑不解的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的锁,你轻轻一下就打开呢?”小钥匙的回答是:“因为我懂得它的心!”谁都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小钥匙的回答多巧妙,我懂它的心。心是什么?心是密码。佛说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所谓万事万物皆有法,皆有心,其旨在心,其意取察。读了上面这个小故事,就仿佛一道闪电,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抓住心灵这个根本!你不成功,因为你不懂我的心;人家成功,因为明明白白我的心
  这一故事说明:管理者要获得被管理者的信赖,得到被管理者的心,管理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实际上就是“心本管理”。
   “心本管理”核心理念为“假如你要用一个人的‘手’,你就必须用他整个的‘人’”;假如你要用他整个的“人”,你就必须影响他整个的“心”。 心理是行为的因、行为是心理的果,心动才有行动,行动才有结果。人以心为本,要做当代文明人、健康人、崇高的人,当然从“心”开始!俗话说:“变人先变心”、“交友先交心”、“服人先服心”。
  唯有真正懂得人心的人,才能走进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其实,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长期以来都是在把自己的愿望加给学生,当然,就不能了解学生了,就像那根“铁棒”,无论如何也走不进学生的心,也听不见学生内心的呼喊:“别撬了,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争天下必先争人,争人必先争心。”要赢得学生的信赖,就要先赢得他们的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赢得学生的心,需要爱心、恒心和细心。 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教师,应该读懂学生的“心”。很多时候,老师眼中有学生,但心中没有学生。这时,老师对学生是“粗阅读”,读的只是学生这本书的目录或提纲,并没有深入到每一页,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里去品味学生的烦恼与快乐、理想与追求、个性与尊严。教师读懂学生的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帮助学生,读懂学生。要用归属感来打动学生。当学生听不进自己的谆谆教导而苦恼时,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你是否应当反思:我们的良苦用心学生明白吗?我们的“教育要求”能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吗?怎样才能将我们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呢?既然学生是人而不是机器,那么关心他们要远比苛责他们、或对他们漠不关心,更能打动他们的心。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一种归属感,如果管理者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一名管理高手了。要想给学生提供归宿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张扬个性。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他们往往个性更强一些。如果在学习、生活中情感得不到释放,个性得不到张扬,个性遭到压抑,长此以往积极性会荡然无存。要想给学生提供归宿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张扬个性。
  昆明圆通寺内有一个对联很有意思:“会道的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讲的是做事要讲求方法,提高效率,事半功倍,而不要陷入盲目性,事倍功半。这对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是很有启发的。 一缕藕丝牵大象是创新,更是智慧,千钧铁棒打苍蝇是守旧,更是愚昧,前者凭头脑,后者借憨力。教师要想有效的管理学生,使之成为一个符合学校教育理念、适应社会道德规范的群体,只有“俘获”学生的心灵,才能赢得学生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归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充满复杂感情、具有七情六欲、与社会具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因此,教师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未知性、可变性。老师要让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服从班级管理,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有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入细入微、入心入脑,学生只有感受到了来自管理者的真诚,才能震撼自己的心灵,用全部心智去回报教师的关爱和支持,迸发出潜在的力量,获取最好的成绩。
  优秀的教师要善于顺应趋势,当好“当局者”,更要当好“旁观者”,要有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 纯良如鸽,灵巧似蛇。要善于运用情绪,将消极转积极,坏事转好事者更是情绪管理的高手。
  总之,班级管理注定要永远与学生打交道。读懂了学生的心,就掌握了成功开启班级管理之门的钥匙。读懂了学生的心,管理效率自然会得到极大提高,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时,班级管理也就达到了新境界——“心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