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如何搞好物理教学中的“培优补差”

作者:罗德平




  一、 对“培优补差”问题的再认识
  
  “培优补差”工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质,提高高考上线人数及会考及格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历年来为各级领导教师所重视,特别是一些县级中学,学生基础相差很多,尤其是弱科现象严重,它就越发显得重要。所谓“培优补差”既培养尖子生,补最差的学生的弱科,随着高考质量作为对高中工作评估的重要标准,又演变为“培养上线生,补上线生中的弱科”,但无论哪种意义,其立足点都放在高三学生身上,而多年的实践表明,各科都有其自己的特点,特别是物理科,因为其系统性、逻辑性、基础性等特点,加上高考命题非常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而物理能力决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所以单靠高三一年来进行此类“培优补差”是不可能的,加之高三紧张的气氛也不适宜。鉴于此,我们认为,物理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应从高一抓起,连抓三年,根据一、二、三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时期的培优和补差任务,做到三年统筹,步步为营,有的放矢,全面起动。
  
  二、如何三年统筹的“培优补差”
  
  在高一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全面培养物理学科的优秀学生,即培优和防差。
  培养兴趣是诱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内在动力。是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特别在素质教育方针下,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要求,更重要的在于应创设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我开拓。试想,一个人若对一件事本身就不感兴趣,而你非要他做的很出色,这是很难的。另一方面初高中的知识台阶和对思维的要求不同,使得高一新生一入学就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若不注意,差生马上会出现。因此,在高一时,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上来,兴趣上来了,不愁他们不学物理,学不好物理。而最能激发兴趣的是实践和提出问题,精心创设序列性的问题情景,能让学生沉浸在生动而紧张、活跃而和谐的求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激励。一个个独具匠心的实验,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能深入探索物理规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就旺盛,思维积极性就高,由被动学到乐学,就能在多思,深思中使能力得到提高。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结果必然是培养出一批优秀生,同时减少差生的产生。
  高二时,要因人施教,共同提高,创设条件,培养优秀生。
  高中教学的任务可以说有二:一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的劳动力,二是为科技为高校培养有能力的新生。高一尽管对所有学生采取了相同的措施,但由于个人素质、兴趣、基础等原因,高二时必然会出现二大队列,一部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类学生虽对物理开始有兴趣,但随着所学知识的加深,成绩不能稳步提高,兴趣便会淡漠,对这些学生教师应一分为二看问题,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及时给予鼓励,虽不能进一步提高,但要尽可能让他们保持队形,给他们在作业等方面于照顾,给他们更多的与实践接近的题目,使之学有所用,三年高中有收获。而另有一批优秀生,特别是各科平衡发展的优秀生,则是高考的主力军,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创设条件去培养他们,在做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让他们提前接触高考题,但这决不是只去机械地去做高考题,而是让学生反复分析高考题的精华之处,奥妙所在。同行们都知到,物理上的有些问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当这些学生悟出了高考题的内涵时,他们的兴趣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从高一的因好奇,有刺激而引起的物理表面兴趣,转化成为学物理那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从而新的兴趣又上来了,这就会培养出能力。到高二下学期,就可以适时加大题的难度和灵活度,出些能力题让他们去分析,去独立思考,此时不但不能打跨他们,反而使之不断获得胜利的喜悦感。这样培养的结果,优差生会各有收获,共同提高,特别是优等生更有高考获胜的信心,以很高的热情进入三年级。
  高三时,要查漏补缺,培优补差,齐整队伍,迎接高考。
  高一、高二基本内容大都结束,高三的任务是备考,所以工作要点是高考队伍内的同学。
  首先通过各种考试,认真分析,查找学生的知识漏洞和思维缺陷,查找总分上线而物理不上线学生的原因。大体表现为:基本概念缺陷、基本技能缺陷、实验能力缺陷,综合计算缺陷,生题解答缺陷等等。对以上各项缺陷进行分析统计,确立补差任务,使补差具有针对性。此时的补差培优要讲究方法灵活,恰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使错误的纠正,漏洞的补充,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对优秀生的拔高也应如此,引伸知识,要学生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的创新,培养能力,对生题、能力题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使新题老化,能力题规律化,在思维上形成知识的条理化,备考的结果应使学生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迎高考。
  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可以说每位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看法、做法和好的经验,可能比这里谈的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和高考。但有一点,我认为“培优补差”决不能只在高三,而应三年统筹,贵在三年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