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八年级英语分层教学的案例与反思

作者:乔桂云




  一、分层教学案例实录与反思
  
  [案例1]经过七年级的英语学习,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悬殊,逐渐出现两极分化。为缩小差距,提高教学实效,我进行了“把脉确诊”,综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基础程度等各方面差异,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后进生。并按等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计划。具体情况见下表:
  
  [反思]给学生分层也就是给学生一个暂时的定位,每个层次的学生个体是动态变化的,其中起到关键激励作用的是竞争机制,测验成绩和平时表现可以作为学生层次位置变化的基本参考数据。分层教学后,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被调动了,还有少部分学生还是无所谓,极个别学生对分层位置的认定不满,认为是等级差别的体现。所以,学生分组,还可以采用每组分别设置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种方式,这种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或者还可以给每组取个有代表性的名字,比如雄鹰代表队、猎鹿代表队等,以淡化等级差别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案例2]为增强实际教学效果,让各层次学生在每节课都能有各自不同的收获,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比如对各单元或每课单词、词组、课文以及作业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见下表:
  
  [反思]刚进入初二,我大多沿用七年级惯用的传统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具体每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上,而忽视了进入八年级后学生逐渐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忽落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自觉简单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愈加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而不断放弃,致使尖子生减少,中等生增多,后进生中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不断增多的局面形成。两极分化现象的日益加剧,势必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期中、期末考试的总体成绩滞后。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承认差异,找准位置,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快、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二、实施分层教学后所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1.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以来,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先进生加了压,后进生减了负,解放了学生,又矫正了教师心态。但是实行后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在同一个班进行分层,各层次的学生会互相比较,部分优、中等学生会有偷懒心理,认为读书差些好,作业可以少做;而后进生则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有些事情老师不让做,产生了消极情绪,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出不同的评价,也引起一些优、中等生的不满,他们觉得不公平,为什么同样的作法,后进生能得到表扬,而他们只能得到认可,甚至有时因为做的质量不够高还要受到批评。这样就导致了各层次学生之间的矛盾。
  八年级期中考试成绩中,优等生人数相较七年级很有增加,优秀率不断提高,但是平均分和及格率没有太大起色。在同一个班,即使进行分层次教学,优等生获得的时间和机会,比其他学生都多得多,这也是导致中等生和后进生卷面成绩未见明显提高的原因之一。
  2.设想
  是否可以把两个平行班为一个单位,分成A、B 、C三个层次,在不同时间由同一个老师授课,完成不同的教学进度,完成不同要求的任务和作业。这样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们的对比心理,在同等学习基础的竞争情形下,更容易杀出英语学习的“黑马”,更容易让学生获得更公平的英语学习机会,也更容易满足学校和家长对于不同层次的升学要求。诚然,这种方式的实际操作难度系数很高,学生管理也更加不易,但是理论上教学效果应该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