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以课改新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作者:李 英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不同“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已经成为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一个新取向。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结合北师大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特点对本单元做了一些有益的活动设计尝试,力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参与活动,并通过活动与课堂的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教材分析:
  北师大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四单元教学主题是植树,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植树的季节》、《杨树之歌》、《一片树叶》,语文天地内容丰富,有结合主题课文安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练习,有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诗歌《记住》和古诗一首《咏柳》,这几篇课文相互联系,利于开展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这几篇的学习正值三月各地植树活动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些外部氛围都与本单元教学能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于是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时,进行了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植树实践活动”,伙伴合作亲身体验动手植树的过程。以五人为一组,(具体准备及分工由小组协作安排)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园北区进行植树活动。(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留意每组进行的过程,并及时、适当的给予指导)
  活动二、“课堂识字、朗读、表演活动”,设计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学习主题课文。
  活动三、课后延伸活动,“争做绿色环保小卫士”增强学生爱护树木的理念。
  活动要求:
  第一、以小组为单位安排植树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植树的过程。
  第二、自制识字卡片,搜集有关杨树和各类树木的图片和资料,预习朗读课文《杨树之歌》,掌握初读、精读、再读的方法,熟悉课文《一片树叶》利用表演充分理解感悟课文。
  第三、单元活动结束后评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环保小卫士”,调查发现身边有无破坏环境的现象发生。
  学生分析:
  班上共有学生25名,处于低年级的儿童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时他们在课堂上还要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说一些自己忽然想起的话。因此笔者认为综合实践学习活动的设计将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对活动的参与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并感受种树的辛苦,充分发挥同伴间的协作能力,力争使每一位学生在各种可实践、可操作的活动中将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转化为。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活动过程:
  第一、学习《植树的季节》一文前,安排植树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植树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践活动观察:(1)植树时需要哪些工具?(2)你是怎样进行植树的呢?(3)植树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情景创设前提。
  第二、学习《杨树之歌》、《记住》、《咏柳》三首诗歌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树木的材料、图片,制作小动物头饰为故事《一片树叶》情景表演做准备。
  第三、观察身边环保意识强的同学的行为,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活动效果评析:
  第一、植树活动进行火热,因为这个活动安排在了户外,每个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各个小组的孩子都能有效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出谋划策的小组长分配任务,有带铁锹的、有带小桶的、大家围在一起抡锹挖坑,忙的热火朝天,平日里课堂上一向不愿主动发言内向的张某还比划着:“嘿,大家看树坑应该挖这么深哩!”在进行课堂教学《植树的季节》一文时,大家的情绪很高涨,谈到注意的三个问题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于植树的过程,每个孩子都能说上几句自己的所见,所感,大家自己总结了植树的步骤:挖坑、栽树、培土、浇水、踩压。
  第二、通过搜集的有关树木的材料、图片,对三篇诗歌《杨树之歌》、《记住》、《咏柳》形成对比,学生不仅了解了大叶杨和柳树的外形特征,还生成新的课题“为什么松树四季常青?”“为什么松树的叶子是针形的?”“松树会唱歌吗?”等等。
  第三、有目的的观察让全班同学形成相互评比的意识,同学们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在逐渐提高,课间有主动去给小树苗浇水的、有主动捡草坪里纸屑、监督其它班同学不踩草坪等现象,全班同学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活动特点:
  1.学生参与面广
  活动都能面向全体,本次单元教学活动设计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在植树活动中个别孩子连铁锹拿的都费力,挖坑时挖到脚的现象时有发生,裤脚泥水滴滴答答的流过脚面,可是在活动中大家感受到的不仅是亲身体验挖坑种树的辛苦,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情感意识增强。
  2.学生学习自觉性强
  识字教学在课堂中气氛较活跃,识字卡片的运用使得识字组词竞赛活动开展活跃;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环环相扣的读书过程使读课文的质量逐步提高,让学生进入文本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内化语言的过程;课文情景的表演,有效地使教师从传授主角退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教学目标内隐化
  课堂外显的教学目标在各项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实现,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讨论、思考、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呈现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体现在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