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大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策略

作者:徐 杰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大学生一直是踌躇满志的天之骄子。然而近十年来,竞争的加剧、文化的冲突使得这些大学生们不得不提早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这种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显得难以适从,并由此引发一些问题行为。大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2005第十届中国心理学学术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大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方面:学习动机下降、课堂问题增多、考试焦虑过强、考研压力过大等问题都使大学生中厌学情绪不断高涨。
  人际关系方面:缺乏基本人际沟通技巧、社交恐惧、人际关系淡漠、缺乏人际信任、自我封闭、或在交往过程中存在这自卑或自傲心理都导致大学校园中人际关系日渐疏离。
  恋爱方面:恋爱目的不明确、恋爱行为随便化、对性知识缺乏了解等现象最终促使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责任心越来越低。
  网络成瘾:迷恋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与人交往、行为行事会使得大学生们与真实世界慢慢脱离,变得日益孤僻。
  社会适应方面:生活自理能力低,社会适应性差,依赖父母是部分大学生无法解决的尴尬。
  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上述心理问题的比例达30%之多,而且正在呈现出上升趋势。为什么现代大学生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行为呢?追本溯源,原因不外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方面。现代社会科技、经济正迅猛发展,西方思潮大量涌入,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部分大学生感到茫然且无法适从。加上家庭的要求、学校的期望更使现代大学生们觉得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意志薄弱的个体面对外界的诱惑、网络的吸引,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义务,选择了轻松放纵的生活方式,进而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行为。
  对于这种既定的事实,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积极的寻找各种可行的方案希望能对其进行矫正。近几年来常用的矫正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在心理上,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咨询、治疗;在品德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坚之以信;或者,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以沟通为手段,就事论事的处理问题。这些方法大都属于事后干预,而这种事后干预的策略其实是一种治标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大学生问题行为进行预防,将问题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才是治本。
  在对国内外同类研究借鉴的基础上,以部分高校为试点,一套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预防大学生问题行为的可行性方案正在成型。对大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心理预防,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为高校新生建立心理档案
  在高校新生入校之际,尽早进行一次系统的心理测量,为高校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在测量结果中,筛选出已经出现问题行为的新生,然后由院系教师、辅导员、心理教师等几方面共同配合,帮助这些学生走出问题行为的阴影;对于问题严重、可能会影响伤害到其他同学的个体,应尽快与家长联系并及时做出处理,避免酿成严重后果。在测量结果中,还要筛选出可能出现问题行为的潜在学员, 在今后的教学及生活中,对这类潜在问题者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同时尽可能的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开设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课程
  以往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通常开设在二、三年级,而且是作为选修课程。在入学伊始就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可以更早、更快的帮助大学新生完成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心理过渡,增强心理抗挫能力;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教会新生如何融入他人、融入新的集体;更可以提前介绍大学四年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帮助新生早做计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的利用高校的四年生活。
  三、开设各年级的心理选修课程
  将部分心理学的课程对全校学生开放,让大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需要的心理知识。例如讲授学习方法的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促进自身发展的有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能够为其今后生活提供指导的有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等。高校可以用心理学课程的开放来带动心理知识的普及,进而推动大学生们普遍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可能。
  四、开设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在高校内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咨询的可能。让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热线、心理网站以及心理咨询室等几种方式进行咨询。这主要是想给大学生们留下更多的心理空间。心理咨询并不只是对已经出现问题的个体进行心理辅导,更多的情况下是为有心理困惑的个体提供帮助。有些大学生只是出现了偶尔的心理困扰,如果要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场所,可能会导致很多人的放弃。但如果可以以电话的形式,或者以网络聊天的形式,大学生们接受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因此,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更大的发挥高校中心理帮助的实质作用。
  五、开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小组
  活动的内容可以是训练记忆能力、提升创造能力、促进交往能力、消除心理障碍等各个方面;小组的人数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小组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活动的地点更可以是户内、户外甚至是野外。总而言之,活动小组是灵活多样的,它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要求随时调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大学生们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以上五点不止是要在高校中针对大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更多的是想在大学生升入高校时就对各种问题防微杜渐。大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既有环境的影响,又有个人因素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用健康的心理文化去影响现代的大学生们,使大学生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世界,顺利的完成从学校融入社会的心理过渡,最终使大学生们能够身心健康的去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