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国学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思考
作者:蔡秀敏
这样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立身处世、提高自我修养方面很有价值。教师不要回避古今之间的碰撞,而是启发学生如何以现代的眼光去汲取古典中的精髓,重新审视和理解其价值,而不是将它看成一个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
最后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国学修养。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之下,语文老师往往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为了高考分数,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灌输的方法。文言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是需要积累的,但许多语文老师本身缺乏文言文底蕴,只能简单灌输、机械应付。文言文作品中的一句话往往包含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如果老师不能阐发出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显然是不能行的。因此,要取得文言文教学的好效果,提高同学们的知识修养,必须先提高任课老师的知识修养。过去的书院教育为何了不起?就是因为它们具有最典型的名校意识,讲求名师。为何宋代以后书院大多延请理学名家?就是有一种名师效应在里面。当时鼎鼎大名的学者,比如胡瑗、程颢、程颐、朱熹等多被延请,或者利用名师效应亲自开书院,效果就很好。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应该是当前的急务。
随着新课程标准中文言文比重的增加以及社会中国学的流行与普及,使得中学语文教育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必将给中学语文教师与教学提出更大的挑战。
注释:
[1]Http://news.sina.com.cn/c/2006-01-16/08547994066s.shtml.
[2]蔡富清.朱自清集(第二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28.
[3]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的近现代意义[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1,2.
[4]周洪宙.肝胆相照两昆仑—钱基博与钱钟书[J].武汉文史资料,2003,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