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优化阅读教学 读悟促进表达

作者:孙彦红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一、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强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并从言语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喜爱与欣赏,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师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加强阅读训练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时,只有建立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才能使文章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整体再现。预习课文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性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排除学习障碍,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大概意思,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这是分析问题的基础,分析问题必须有全局观,有很多问题是必须联系全文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又能使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授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第一步的整体感知后进入研读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划,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对话的感染力,通过对话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等研读方式,细细品味课文,重点掌握课文的语言,积累语言,具体探究关键问题,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领悟文章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通过读,感悟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这一环节要有深度,不能流于肤浅,阅读不是简单地用眼睛扫描,而是要用心地理解和感悟,需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需要百分之百的沉醉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共同感受到来自文本的强烈的情感力量,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共同经历着,品味着喜怒哀乐。
  在日积月累的阅读训练中,学生逐渐悟出阅读一篇文章要经过初读,整体感知到细读,深入理解再到研读,品味升华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真正读透、读精文章,才能掌握真正阅读的方法。
  
  三、课外拓展延伸
  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对文本的阅读不仅要读进去,和文章中的人物同悲共喜,还要从中跳出书外,审视作品,反省自我,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感受生活。还可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进行写作训练,拓展写作空间。语文学习单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不够的,我们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常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获得更多的信息,扩大阅读视野,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阅读领域,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可精心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书目提供给学生,安排好课外阅读的时间,制定一个周密的读书计划,讲究正确的读书方法,逐渐增加阅读量,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坚持读,还要做读书笔记,读书时还要学会思考,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他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
  
  四、坚持读写结合
  读书和写作关系非常密切,读是为写打基础的,因此,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普遍规律。写作能力的发展规律是先积累后表达,唐朝诗人杜甫有一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范文,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拓展写作空间,通过阅读,使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及时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汲取他人之法,从读到写,读写结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写作的轻松。
  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感受到母语的博大精深,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突出学生的自读能力、自悟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研究语文的热情。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能否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并达到新课标要求,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真正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