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作者:王 红
一、轻松地导入——激活语文课堂的前提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整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习兴趣的激发点。因此每节课开始前,如何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尤为重要。一般地说,可用课前演讲和品读新课两种形式。
课前演讲,顾名思义是指在上课前让学生发表具有感染力的讲话,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前准备中需要查找资料,互相交流,参与实践,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有心人”和“有情人”。演讲内容丰富多彩,如背诵诗歌、讲故事、新闻报道、自我展示等。演讲完毕后,可以由教师或其学生进行简短的评价。通过这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不过,课前演讲的时间和内容要精心安排,否则会流于形式,喧宾夺主,收不到好的效果。
品读新课,就是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动手动脑,寻找新课的兴趣点,并把这种兴趣传染给大家,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如在学习《口技》一课前,可让会口技的同学进行即兴表演,或让欣赏过口技表演的同学描述表演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会带着意犹未尽的心理去感受新课文,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如学习《死海不死》,可让全班同学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课前三分钟进行简短的交流,并对新课文提出问题和看法,然后师生共同学习课文,整堂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良好的气氛——激活语文课堂的保证
良好的气氛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环境,它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它要求老师倾注极大的热情,把每节课都当作一份珍贵的礼物奉献给学生,用热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产生求知欲望。
首先,老师应发挥自己的情感动力,让学生保持喜悦的心境,体验成功和创造的欢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变“师道尊严”为“微笑服务”,想方设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看法或主张,乐于同他人切磋研讨,从而使自己的见解得以修正和完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用“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而不用教科书束缚学生;使学生愉快自如地去学习,而不是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疲于应付。当学生思维活跃时,老师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质疑解难,从而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体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批评指责,而要点拨启发,保护尤其是差生的自尊和自信。
其次,教师发挥语言优势,使学生迷恋语文,学好语文。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老师应根据课文表达的需要,或简洁优美,启迪理性;或慷慨激昂,感人肺腑;或含蓄深沉,引人深思;或娓娓而谈,扣人心弦。语文教师就是要靠语言来“征服”学生的,教师的语言表达出了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就能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使他们动心动情,自然地接受语言中所体现的审美感情。
三、灵活的技巧——激活语文课堂的关键
教学技巧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教学贵在导,摒弃灌,而要导之以法,关键在于“善”问。
1.深入浅出,从理解课文关键处入手
每一篇语文的教学,它的任务都不是单一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难点弄懂吃透,再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积极调动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轻松地学到难学的知识。如《卖油翁》这篇文章,简短易懂,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学完后可让学生举出三个“熟能生巧”的事例;学习《范进中举》一课后,可设计问题:如果范进没有中举,他的生活会不会发生变化?他的后半生将怎样度过?通过这样的训练给予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思路越来越广阔。
2.有的放矢,从激发学生兴趣处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创造思维的催化剂。教师要结合课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法点燃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桃花源记》可设计问题:桃花源里的景象还有什么是作者没有涉及到的?而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绘的(衣食住行用)?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怎样的?请你为里面的人物设计一句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台词。通过这些富有趣味的训练,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力,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不时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3.信息反馈,从挖掘学生知识底蕴处提问
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向学生、学生向教师发问的反馈方法。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谁还有不懂的问题?”“谁还有别的问题?”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亦可组织讨论、辩论,教师给予适当点拨或提示,使学生在有序的讨论中树立自信,拓展视野,勇于探索,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