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初探

作者:魏胜利




  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施行面向全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为此,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转换到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服务上,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上贯穿探究性精神,探究性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服务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呢?笔者认为:一要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智力活动和人际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兴趣转向探究发现来解决问题,即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形式的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要提供一个以“服务”为主要导向的学习支持体系,包括教师的点拨、指导,学习资料的准备,社区学习环境的优化等等。以帮助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较顺利的取得一定的实际效用。
  
  一、兴趣入手引入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引入新课时,尝试运用漫画、成语、故事、谜语、寓言、比喻等形式进入新课,使学习内容和形式趣味化、生动化,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开展探究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课前出示有关历史知识的谜语,如:①凿壁偷光(猜一三国历史人物)——诸葛亮(孔明);②爷爷打冲锋(猜一历史人物)——祖冲之;③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关羽;④红墙(打一古代地名)——赤壁;⑤千载太平(打一历史地名)——长安;⑥捷报(猜一古代历史人物)——陈胜。学生天性喜欢游戏,通过猜谜语活动,对于学习新课的兴趣很容易就被激发起来,形成一种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和任务构成了学习的核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问题,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课堂实录:《人猿相揖别》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离奇的神话故事。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中外神话传说中有许多人类起源的故事,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1:女娲造人。 学生2:上帝造人。 师: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也就是说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多媒体出示一段动画:古猿演变成人师:听了这些神话故事,看了大屏幕上的动画,你们能对关于人类的起源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唤起了学生对这个古老的问题探究的意识,他们纷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远古人类是怎样劳动和生活的?有人说人类是猴子变的,那猿猴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为什么有的猿猴至今没有演变成人?这些问题就成了学生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呢?老师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本中,课本就是我们探索、发现的信息资源,接着就让学生就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结论。
  
  三、探究活动设置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大部分都安排了“活动建议”,如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故事会、成语大赛、辩论会、写小论文等;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画想象图、填图等;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能力的考察活动等。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一次“学习与探究”活动,如“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感悟沧桑巨变”等,专门开设活动与探究课的目的就是通过比较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实录:《巧用地图》师:(出示张家界导游图)小明准备到张家界风景区游玩两天,这是一幅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导游图,上面标有许多景点,同学们利用这张地图,做一回小导游帮他安排一下两天的行程,要求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并拿出你们组的方案来。
  生1:我们组设计的路线是:第一天游览夫妻岩、望郎峰、留宾岩、金鞭岩、天桥,第二天游览仙人桥、天子坐朝、空中田园、凤凰岩、张良墓等。 生2:我们组设计的路线是:第一天从望峡大酒店出发,经过天波府、马蹄岩、一步登天、天下第一桥等,第二天游定海神针、劈山救母、留宾岩、天书宝匣等。
  巧用地图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让他们学会使用导游图,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图上活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设计路线时虽然思路简单,只不过在寻找附近的景点,回答也不过是一些景点的罗列,但到底哪个方案更好,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讨论陈述理由,权衡比较。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四、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探究活动
  
  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设置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大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再次发现”已有的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学会重新整合,建构已有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知识迁移,应用于实践,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不强调模仿、记忆和机械性的操练。 例如:上《尼罗河的赠礼》这一课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回答:古埃及人民为什么每年都期待着尼罗河泛滥呢?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自学能从教材中很快找到答案。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更能够深刻的理解尼罗河的泛滥可以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农田,滋养了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民,诞生了古埃及文明。然后要求全班以探究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探究尼罗河的泛滥会有哪些埃及文明的产生?学生的答案有:尼罗河泛滥时,可以在两岸附近修建水库,等尼罗河水退位时,就可以解决当地的缺水问题;人民可以根据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来推算历法;尼罗河每年泛滥形成了坚固高耸的河堤,使尼罗河流域出现乌龟壳样的农田,不会对更远处的人们带来洪水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