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反思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作者:徐丽华




  作为第一轮课改的实践者,亲眼目睹了语文教改的新气象:教材发生变化,教师的认识也在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师生之间是和谐、民主的关系等等。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的角色如何变换?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老师如何指导?怎样的学习是真正的自主合作式学习?课件是否能代替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人们给予回答。笔者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几点看法。
  
  一、自主不等于放任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方式,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那么教师在“自主学习”中起着什么作用呢?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使之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有这样一篇课文的设计和教学: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完成一份关于课题的思考练习。至于课文的训练要求,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合作的有效性,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在成果交流中的引导和评价,老师均没有事先预设,整堂课处于无序的状态之中。课的结尾部分,老师评讲练习答案之后,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虽然有一些学生发言,但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使人感到该节课的学生自主学习落空了。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人位置,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这一点已成共识。但有一点是人们必须清楚的,什么样的学习是学生被动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被动学习的认识是清楚的,但对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却存在许多不太明白的地方,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出现了有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即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其结果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发展目标等要求。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解疑辅导、因势利导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这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不然,学生无以为学。教师围绕学生主体而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培养能力,激发情感,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放任自流,则是教学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但人们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是有较为一致的看法的。如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怎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主题,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合作不等于讨论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合作是有前提和条件的,该合作的就合作,能够合作的则合作。否则,适得其反。
  如有一节语文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阅读一个文段,然后分小组讨论,让大家发挥想象,扩写这个文段。想象,是个性的思维活动;扩写,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活动也讨论,也合作,本来没有讨论必要的问题拿来让学生讨论,这就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必然有损教学的质量。
  有的教师理解有偏差,以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所以,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教学方式频繁使用,似乎这样就能体现新课程下的新的教学方式,凡有问题必提出来讨论,动辄同桌讨论、4人讨论、6人讨论,甚至人数更多的大组讨论,形式多样。讨论一两分钟后,让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其实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看似很热烈的讨论之中总有不发言的或插不上嘴的学生,至于小组合作的分工与任务、形式与方法,小组合作的有效度与教师的参与指导等等都没能引起老师的重视。
  小组讨论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等,使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者,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滥竽充数”的情况,从而无法达到通过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事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方面都应全程介入和把握。
  讨论的方法与手段有多种,都是为合作的意义而存在的,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如果偏离了这一点,讨论与合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三、辅助不等于依赖
  
  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让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老师少费了许多口舌,所以受到了很多教师尤其是上公开课或竞赛课的老师的青睐。然而,现在有的教师一上新课就是用课件,包括有的简单的文言文,也依赖多媒体替代老师的讲解。有的教师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认为信息时代教学使用多媒体越多,则其教育思想和观念愈先进,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因此,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成了教师教学替代物。人们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无论多媒体如何先进,它是始终不能代替或超越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交流,至少在情感体验上是这样的。所以,多媒体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则是对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误解。如果过分的或完全依赖于多媒体,忽视师生的对话与交流,又怎能“体现学生主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