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作者:孙昭秋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努力营造教师——学生之间自由、平等的氛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大部分伟大的发现都应该归功于此。”物理学是提示自然规律的科学,每一个定理,每一个规律的发现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没有质疑,就不会有今天的“月球围绕地球转”的结论。牛顿若没有质疑“苹果为什么落地”,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对“水蒸气顶起壶盖”的质疑,促使了蒸汽机的发明。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就是不唯上,不唯权威,不唯书本。教师启发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在质疑中寻找方向,大自然中有无穷未知领域,有许多神秘的规律,正是对它们的质疑,才能走向创新,才能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自己提问时的语气和表情,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对答不出、答不对的学生,进行耐心的启发,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回答问题时,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又在理的学生,我总是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有时遇到个别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偏差大,教师反复解说仍想不通的情况,我从不在课堂上生硬地否定他的看法,下课后找时间与其进行深入的讨论,诱导全体学生形成善思善解的群体,为创新教育铺路搭桥。
二、构建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没有一项知识的掌握是不通过自己领悟的。在社会上生活真正起作用的知识,主要还是通过自学得到的。教师的讲解只是为学生的自动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所以物理教学中应做到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做、写、算、说等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长此以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能力就会得以发展。采用“引探式”教学,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教师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掘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问,敢于探究,大胆尝试,大胆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能促进科学假说,建立直观模型,进行思维实验,没有想象,就不会有飞机上天,没有想象,也不会有现代的电视、电话等。学过的惯性定律,也是建立在假设想象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可以加强学生想象力的专门训练。例如:若没有大气压,世界会怎样?没有重力,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等,创新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不会有创新。
三、注重兴趣的培养
物理它是一门研究生活中种种现象的学科,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迷惑不解的现象,这都能够在物理学的茫茫世界中找到答案,这也是物理学的魅力所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这也是一个突破点,一旦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有了无限的动力,学习物理就会积极、自觉的多。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例如,夏天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来的冻肉周围常常会出现乳白色的雾气;把冻肉放在湿布上,过一会肉和湿布又冻结在一起;在游泳池外面的水泥路面上走过很烫脚,而进入水中感到很凉爽等等,有些同学可能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同学去发现,并提示同学们,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后,他们也会带着一双渴望发现的眼睛去看世界,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先提示激发,再培养,最后让这种意识在学生的脑中形成,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兴趣是与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全神贯注地去学习,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学习中有兴趣就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探求精神。人们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对知识常常是理解的很深刻,掌握的很牢固。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人讲:“知文者不如好文者,好文者不如乐文者。”就是这个道理。
四、把物理知识同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物理知识不是枯燥独立的,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中。例如在学习力和力的作用效果时,通过开门、关门这个简单的现象,让学生分析:都是用力,但为什么产生的效果不同,还有把粉笔头掷向远处,让学生分析粉笔头为什么能由静变动;粉笔头离开手后,不再受到手的推力,为什么还能继续前进;粉笔头在前进中为什么会做抛物线运动并且最终会落向地面。在学习摩擦力时,我拿起粉笔盒问同学们,靠的是什么力把粉笔盒拿起来的,很多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到:手对粉笔盒的压力。然后我引导学生对粉笔盒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明白由于粉笔盒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应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除了竖直向下的重力,还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在学习完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后,接着演示,手拿起轻的东西和重的东西,用的压力一样吗?并让同学们分别拿起不同的东西来感受,从而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在学习压力、压强一章时,正好赶上我们校门口修路,有很多施工的车辆,包括压路机、挖掘机、载重汽车等。同学们上学,放学的时候经常见到这些车辆和机械在工作,我就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练习提出问题,并且相互讨论解答: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轮子较多,压路机和挖掘机的车轮有何不同?压路机驶过地面时,人站在附近为什么也有强烈的震动感?挖掘机的履带上为什么有很多的三角棱?从而让学生明白压强和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既加深了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人们经常用温度计测体温,我就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度值,让学生思考其分度值为什么可达到0.1摄氏度;使用前为什么要用力向下甩;温度计为什么做成三棱形的等等,使同学感受到物理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平时留意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增加对物理知识的亲切感,使同学们更爱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