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以竞技型思辨优化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路径浅探

作者:谷旭飞




  现代中学生,其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表现出显明的时代特点。网络的普及,使得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捷,思维也呈现出活跃与无序共存的特点。对其活跃性进行有序化引导和调节,不断优化和提升学生的思辨品质,成为中学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竞技型思辨是优化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竞技型思辨,是张扬学习主体思辨个性的实践,指的是参与个体在相互竞争辩论的条件下,通过不同观点、观念的相互碰撞,实现认识不断升华的思维过程。2002年,笔者开始有意识的把学生竞技型思辨引入教育教学实践,在尝试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笔者以竞技型思辨优化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用以求知为主题的竞技型思辨占领学生思维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是竞技。笔者曾以电脑应用为例对本校师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五、六十岁的人基本不用电脑;四十岁左右的人,应用电脑多是为了工作;二、三十岁的人应用电脑工作和娱乐各占一半;而中学生应用电脑,80%的时间是玩以竞技为内容的电子游戏。除电子竞技游戏之外,现代中学生对竞技体育、竞技辩论赛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与“竞技”有关的活动,在当代中学生中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现代体育这样表述“竞技运动”——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而在当代,社会、学校对教育成效的认定很大程度上仍然倾向于升学率。中学教育中突出的升学竞争,使得教和学的实践也随之表现出以取得优胜为直接目标的竞技特性。
  科学地把学生兴趣与教育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保证现代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动调节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无序性,将其兴奋点引导到以求知为主题的“竞技”冲动上来,以竞技型思辨占领学生思维空间,就为活跃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提供了可能和现实条件。
  
  二、在以自主、探究、互动为特点的竞技型思辨中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探究互动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而竞技型思辨形式,正好为自主、探究、互动创造了一个适宜的载体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推出竞技思辨,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竞技的兴趣冲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把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地位。如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竞辩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注意引导学生在互动、竞辩中明辨正误是非。通过对话、比照、观点碰撞及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互动环节,“内存”欠缺的给予补充,“火候”不足的帮其调足,思路受阻的给予疏通……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否定之否定中聚合到主题含义上来,促进思维品质升华。
  笔者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阅读热情不高的实际,常常不失时机地设计问题,挑起学生之间的智力“争斗”—— 看谁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多,思考问题的质量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深刻更趋于真理。例如:课文《羚羊木雕》,叙述了主人公在没经父母许可的情况下将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小伙伴,后在父母的要求下,违背承诺向小伙伴索回的故事。学完这一课后,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笔者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围绕“到底是谁的错”展开分组竞辩。学生为了能驳倒对方,纷纷在课前查阅资料,准备辩题和论据。辩论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从父母的角度说看法,有的从“我”的立场摆理由,还有的从社会角度谈认识,每一方在争辩中都注意吸取他人特别是辩方的智慧,结果辩论得有理有据,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在竞辩中得到了深化和升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用竞技型思辨推动学生思维品质在人生观、价值观层面加以整合
  
  教学育人,以德为首。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见识宽广,敏于思索,善于质疑,看问题尖锐和深刻的程度,往往大大超过他们的年龄。但与此同时,他们身上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应具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修养及逆境适应能力、抗击挫折能力较差。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渗透式引导。竞技型思辨,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必要优化相结合,把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使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评价出现有益的多元化倾向,思维品质呈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在竞技型思辨活动中乘势利导,推动学生思维品质在人生观、价值观层面加以整合,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志趣和远大理想,更好更快地成才。
  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笔者坚持“大语文”的方向目标,以课堂竞技型思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逐步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学习课文《项链》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玛蒂尔德身上有无“可爱”之处?这一投石兴波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多角度争辩。有人说,玛蒂尔德诚实得可爱,项链丢了,她却从未想到过买一挂假项链赔偿。有人反驳说,你怎么知道她没有这个想法呢?也许是怕最后露馅才没敢做。有人立即说,即便这样,玛蒂尔德还不是正视了突然来临的“厄运”?她没有被“厄运”吓倒,十年苦熬,通过自己的奋斗还清了债务,这种直面不幸的坚强品质,难道不令人感动?还有人说,玛蒂尔德本质不坏,在“厄运”面前,她没有丧失自我,采取不正当的赚钱方式,而是采取艰苦奋斗的挣钱方式,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的。通过竞辩,学生不仅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受到了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