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

作者:赵易新




  21世纪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的竞争,更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尤其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在未来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社会中,首先要淘汰的不是知识及能力的欠缺者,而是心理不能适应的人。要为21世纪培养适应能力较强的人,首先要保证教育者的心理健康,而现实却不容乐观。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外公布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专业人士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心理检测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有心理问题,其中32.18%教师属“轻度心理障碍”,有16.56%的教师属“中度心理障碍”体验,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面对这种现实,对造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略谈一二。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1.自身适应能力差
  我国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进入过正规师范院校学习,不但知识掌握的不系统,不深厚,而且对教育心理学更缺乏了解,特别是对现代心理学理解不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这部分老师对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特别是面对活泼好动、反应敏锐、思想新潮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管理,心理上产生极大不适应和疲惫感。加上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一直风平浪静的教育界,突然出现了激烈竞争,下岗危机转眼来到眼前,他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有效的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2.工作繁重
  由于职业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承担着非常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们的日常工作量是其他行业人员的一倍甚至几倍,而且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都非常沉重。虽然有些行业在八小时以内的工作量可能并不少,但八小时以外绝对轻松自如,而中小学教师八小时以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等工作,日工作量在12小时左右甚至更多。作为社会人,广大教师同时还要尽到作为子女、父母、夫妻的责任,家庭的重担他们依然责无旁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工作,必然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心理自我调适。
  3.不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
  教育人事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一个结果就是教育引入了竞争机制,有竞争当然是好事,它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但应试教育观念的阴影一日不除,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只有分数是最“公正”的。这种状况不可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些地区每次考试后的分数都要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这只能给教师带来压力而不是动力。广大教师要忙于上课的同时还要应付名目繁多的检查 ,考评,验收,时时提防“升学率”“和“班级排名”这两个紧箍咒,这一切不仅关系到评优、晋级和奖金发放,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教师的“生死存亡”——下岗。报载某地施行教师竞争上岗,名单未公布,就有6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相继自杀,某领导却说,我们是竞聘教师,又不是让他们自杀,这怨谁?这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学校行政干部和个别水平不高的“能人”没有下岗的事实,说明了其中的缘由。在教师的评价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把青春和热血已经倾注在教育上的广大教师心理顾虑也就不足为奇了。
  4.新知识、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来临,对社会的各个角落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对教育的冲击更大,更剧烈,为了迎接挑战,教育界普遍掀起了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教育技术 、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热潮。在知识基础,智力结构,更新知识与能力等方面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十分有限的课余时间挤出来的,部分教师唯恐在新一轮学习中落伍等,对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影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心理压力更大。
  5.性格内向,对外交流少
  人的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性格内向的人一般感情深沉,多思好静,不苟言笑,寡于交往,过分内向的人则常伴有抑郁型气质,平时像个闷罐子,多愁善感,平时与人交往困难,就是心里有事情,也羞于和人交流,一般都闷在心里,面对变化莫测,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心里可能承受不了,自己又不愿与人交谈,只能自己承担这些压力和困惑,时间久了,导致性格更加孤僻,造成心理障碍。
  6.其他原因
  社会及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过高,这种要求自然落到教师头上,教师承载着非常沉重的工作压力。近来发生的社会各界对教师的不尊重事件,例如有人无辜对教师进行殴打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教师长期以来的低地位、低工资等造成教师家庭困难,使教师一直在高强度、快节奏、高压力中生活,使得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
  
  二、 消除教师心理障碍的对策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免疫力”
  广大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面对新知识浪潮的到来,做好应对准备,利用现代学习手段和设施,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知识,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上不落伍。调整好学习心理,放下架子敢于并善于向年轻人学习,同时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达到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自我控制。
  2.合理分配工作量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地区、学校教师的编制严重短缺,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成为公职人员中劳动量最大的群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首先净化好自己的灵魂,陶冶好自己的情操,才能去塑造一个个健康、向上的灵魂。而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整日沉没于书山题海之中,不能及时清理自己灵魂的“垃圾”,久郁成病。对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要坚决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按比例适当补充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让教师尽量从事一科教学,精简学生作业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会议,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教师也有喘息的余地。
  3.深化教育改革,完善竞争机制
  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教师主动学习,自我调节,自我加压,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种人才。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教育改革,在教师评价制度,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等方面,出台一些列配套措施。特别是尽快出台一整套公平、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和竞争制度,真正实现教育者对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从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入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4.区别对待、挖掘自身潜力
  面对目不暇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教育行政部门在鼓励教师学习新知的同时要区别对待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差别,对二者的要求应有所区别。例如可以要求青年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同时,鼓励多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对中老年教师虽然也鼓励学习新理念、新知识,但重点应放在教育经验的升华上,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培养年轻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消除教师对未来的不安定心理,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向上、具有战斗力、稳定的教师队伍。
  5.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加强干群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学校领导要深入到师生的工作学习中去,了解每一位教师,熟悉每一位学生,及时解决师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和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师生的“公仆”。让整个校园成为充满安定、快乐、和谐的大家庭。6.学校管理民主化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目标
  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教育,支持教育,消除学校与社会的隔阂,真正做到社会的教育社会办,教育才会充满生命力,学校才会成为青少年的乐园,园丁才会精心浇花施肥,才能让祖国的花朵更加娇艳、芬芳。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出个性鲜明、才能卓著、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健全心理建构的人才,要求教育者——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渊博的知识、灵活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教师拥有健康的人格魅力,自我调节的能力,使教师不仅只在知识和人格上做学生的老师,更要在心理疏导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