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从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作者:张 明 李建华
【关键词】习语 文化 差异
一、引言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短小精悍、干净利落、言简意丰,是语言中的精华。关于习语一词有许多定义,Ammer将习语定义为“由两个或多个词组成的固定词组,它的意义不同于各组成词的字面意义。”(1997)英国学者Ball把习语说成“用几个熟悉的词表达一个不熟悉的意义”。习语具有其他词语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归纳为:整体性、凝固性和不可代替性。(衡孝军,1990)。McMordie则说得更为具体:“一般说来,习语是不能改动的;习语中的任何词都不能以其他同义词来代替,习语中词的排列也很少能加以变动;任何改变措词和搭配的做法往往都会破坏习语,或可能使之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英汉习语的比较,看出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二、英汉习语比较
所有的语言都包括一定数量的习语。习语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语言之精华,所以毫不奇怪我们能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找到大量的类似的习语。然而,出于地理、宗教、社会习俗、历史和其他方面的因素,这两种语言中的习语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
1. 有关地理环境的习语
英国土地面积不大,但海岸曲折,海岸线长,海港水深,具有天然良好的航海条件。航海对于英国经济的发展和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造就了“日不落”的英国。英国人在长期的海上生活中,把观察到的现象和积累的经验应用到语言中,形成了许多与海上生活息息相关的习语,如:go by the board(被遗忘,被忽视);with flying colors(成功地,凯旋地);bring someone down a peg(煞某人的威风);take the wind out of someone’s sail(先发制人占某人的上风);nail one’s colors to the mast(坚持到底);see how the land lies(摸清情况,查明底细);any port in a storm(危机时任何可解脱的办法);walk the plank(被解雇,被迫辞职)。
中国不但疆域辽阔,而且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中国的有些习语就体现了由农业经济带来的根土观念,如:“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等。
2. 关于生活习惯的习语
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上的种种差异也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比如,中西饮食文化的迥异便带来了语言表达上的千差万别。
英国的气候受海洋的影响,不很冷,也不很热,适合这种气候的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和燕麦。英国人日常的主要食物是面包、牛奶、黄油和奶酪,这些主要食品不会不在习语中体现出来。如: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ne(聊胜于无);earn one’s bread(赚钱糊口);know which side one’s bread is buttered on (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take the bread out of sb’s mouth(抢别人的饭碗);bread and butter(生计;谋生之道);live on the breadline(生活贫困,仅能糊口的);big cheese(重要人物;老板);cry over spilt milk (为无法挽回的事而悲痛,作无益的悔恨)。
而在中国,由于水稻栽种的历史源源流长,传统的主食是大米而不是面包。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不管吃什么都叫“吃饭”,而英国人一日三餐均有不同的叫法。在汉语中,由“饭”引申出来的词语随处可见,比如“铁饭碗”可以用来比喻有保障的工作;“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已经做成,无法再改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无能为力等等。
3. 关于社会习俗的习语
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必然会给两个民族在价值取向、审美取向上带来相当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在各自的习语中有所体现。
比如,不同的民族对于各种动物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和情感。在西方,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它象征着勇猛、威武和权力。在英语中,有大量关于狮子的习语:a lion in the way (可怕的障碍);as brave as a lion (非常勇敢);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挑战有势力的对手);lion-hunter (巴结社会名流的人);put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与险境);the lion’s mouth(及其危险之地);the lion’s share (最大或最好的部分)。
而在汉民族的心目中,老虎才是百兽之王。在象征勇猛、威武、雄壮、力量、尊严等褒义时,含“虎”的习语很多。如:“虎踞龙盘”、“如虎添翼”、“生龙活虎”、“虎头虎脑”、“藏龙卧虎”、“狐假虎威”等。
4. 有关宗教信仰的习语
英美人多信奉基督教,教堂是英美国家常见的建筑物,由于教堂是一个圣洁的所在,里面通常不备食物,所以教堂内的耗子经常挨饿,由此英语里便产生了这样一句习语: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意即“一贫如洗”。由于英语民族都深受《圣经》的影响,相信确有上帝、天堂、地狱、魔鬼的存在,因此其语言中出现了许多反映宗教信仰的习语。例如,和God一词有关的习语就有:for God’s sake (求求你);so help me God (我发誓);honest to God(的的确确);by God! (天啊!);please God(但愿);see the hand of God in(认为是上帝的安排);God preserve us! (天哪!神明保佑!);Good God! (天哪!哎呀!)。
从上面这些习语不难看出,英美人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上帝不仅主宰着世界,而且主宰着每个人的命运。他们的宗教信仰产生了许多习语,在语言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在中国,一直盛行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佛祖”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我们不难在汉语习语里看到佛教所留下的痕迹。与“佛”相关的成语有:“立地成佛”、“借花献佛”、“拣佛烧香”、“临时抱佛脚”等;来自佛教的习语有:“苦中作乐”、“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等。
5. 有关社会历史背景的习语
中国与英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差异很大。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带有明显的以皇权统治为中心 的封建文化色彩。由于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汉语中产生了许多揭露封建制度的丑恶及官僚统治黑暗的习语,如:“打官腔”、“官官相卫”“何官无私、何水无鱼”、“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官迷心窍”、“高官厚禄”等。对于不熟悉中国特定的历史、国情的西方人来说,这些习语是颇令人费解的。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拜金主义观念浓厚,没有了钱,好像就失去生活乐趣。如:Money talks(钱说了算);No money, no honey(没有金钱就没有甜蜜)。
三、结语
不同国家和民族有很多共同的习语表达,但差别也是不能忽视的,否则容易造成“文化休克”。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在这种趋势下,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已经成为一种必须。我们应通过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的习语表达,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 骆世平. 英语习语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 华先发.英语习语精选[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4] 平洪.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