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

作者:刘文辉




  【摘 要】本文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基本现状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依据笔者自身多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经验和基本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如何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和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学校就对理工科学生开始开设计算机类课程,1990年后,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高等学校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专门成立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也积极配合,在90 年代后期,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非常重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在其支持下,新疆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学会于1992年成立,该学会为全区高校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2000年10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通知,自治区各地逐步在中小学开始设置信息技术课程。
  笔者调查了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的入学新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情况,认为学院根据招生生源、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标准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创造出符合本地区的教学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课题。本文在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边疆少数民族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1. 新生入学水平差距极大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新生之间计算机操作水平有很大差距。来自城镇的很多学生由于在中学已经接受了计算机课程的训练,他们可以较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进行文字的编辑、上网聊天、收发电子邮件,而来自农牧区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计算机,更不要提操作。
  
  2. 少数民族学生还存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特殊难题
  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如果他们在中学就没有学好汉语,在大学里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有的甚至连教材上的汉字都不认识、不理解。
  
  3. 学生没有正确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端正态度
  由于多年来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帮助,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够。
  
  4.“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极为迅猛。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加上这几年自治区经济高速发展,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变化很快,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
  
  1. 执行公共“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硬件匮乏
  近几年来我院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压力下对基础设施投入很大,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经费十分紧缺。学院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添置了近600台计算机用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加上需要淘汰的计算机,实际生均计算机仍然高达20:1,这与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相去甚远。
  
  2.“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队伍数量少且不稳定
  我院在进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授课的教师大约为8人,基本上为助教职称。并且教师一般都还兼职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对于一个约有一万余学生的大学来说,这样的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3. 执行了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大纲;使用统一的教学用书
  近几年来,我院根据新疆计算机教育学会的指导,直接采用该协会编著教材,教学指导大纲,参加该协会的统一考试,在仅有不足3间多媒体教室的条件下,基本上实现了教学任务。
  
  三、民族地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1. 积极实施分层次教学,大胆改革考试方法
  根据我院教学的基本现状并借鉴各个兄弟院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建议在新生在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水平考试测试,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学生和水平较差的学生分开,将其分为基础班和高级班。对于基础班的学生,必须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高级班的学生,可以直接从应用开始讲起,并在校园网上放入相应上课课件,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以学生的操作实践为主。另一方面,建议进一步改进现在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不以新疆计算机教育学会考试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因地制宜,课程成绩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上机实践水平,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三个方面综合评定成绩。三个方面各占有一定比例,这样可以更好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对知识的全面把握能力,也有利于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和注重课外自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积极性。
  
  2. 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要加强针对性。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统计出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领域对所需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在由任课教师与具体专业院系共同探讨,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指南》等相关文件,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和侧重方向,同时在教学上尽可能采用学生本专业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施行新的教学模式
  对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主要由教师讲授已经做成的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教学课堂演示,由于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教学内容很容易忘记。根据近几年国内一些名校的经验,“案例”式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可以将所讲知识的应用归纳为一个个“案例”,学生通过大量的“案例”演示,达到教学目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的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案例”来教学,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要素,采用精讲多练多示范的方式,直到学生探索新知识。
  
  4. 加强上机实践教学环节
  上机实践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习活动的安排与组织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可以使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方式下练习,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将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放任学生自由上机。要求教师要将学生平时上机练习的测试成绩纳入考核内容,有效控制上机实践环节。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素质是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必要条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学院要下力气和投入有计划分批次将青年教师送到内地高水平院校培养,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同时鼓励教师们在职自学,积极交流,使教师不断充实自身,提高教学水平。做到立足实际,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基本方针。
  (2)要经常学习外校先进教学研究经验和及时掌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动态。每年组织这方面的教师参加国内相关会议,培养科研的氛围。
  (3)对从事基础课程的教师要严要求勤锻炼。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一定要经过助教带实验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锻炼和培养方可以正式走向讲台,并且坚持教研室内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使教师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通过近年来我院实行的教学改革,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还有待我们去探索、去实践,让我们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少数民族人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博琴. 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3,(1).
  [2]谭浩强. 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 计算机教育, 2003,(1).
  [3] 张民.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计算机教育, 2007,(11).
  [4] 孙玉霞.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高教论坛,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