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改变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作者:孟昭忠




  物理学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新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知识面和思维不开阔,一贯演绎的思维训练方式占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新技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老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和学生共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例如初中讲了发电机、电动机原理,总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用发电机给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又带动发电机,这样总会有电发出,电动机也会不停地转动。也有学生提出水能发电,电能带抽水机,抽水机可以抽水,抽到高处的水又可以发电,这样利用水的循环总能发电。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答案虽然是否定的,但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这种联想,包含有一种创新意识,应得到肯定。
  
  二、改进物理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以知识的掌握为评价标准。物理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及评价。教学目的明确分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拓宽了知识面;加强了实验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十分有益;明确了今后考核不仅要把笔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还要把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新课标对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初中物理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做实验,落实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自己建构知识。
  物理实践活动,应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实践活动时,要避免规定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新现象,新问题,触动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的收获可多可少,应重在参与。只要学生参与,都应该给予鼓励。
  
  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内容
  
  物理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丰富联想,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等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丰富内容。
  改变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培养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终点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终点行为的经常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