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刍议初中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

作者:尹 云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可见,兴趣教学是值得倡导的一门教学艺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要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兴趣维持下去,从而形成学习物理知识的持久动力。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学实践中笔者常采用下列手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作为初中学生来说,物理学科是一门新学科,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物理,对物理有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新课导入就显得相当地重要了。一个成功的导入,除了它有过渡作用外,还应该具有一种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具体就表现在它的语言魅力和趣味性上。只有好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笔者在初二年级上第一堂物理课的时候,就采用过这样开头:“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夏天雷阵雨来临的时候,当你看到闪电的一霎那,然后才会听到轰隆隆的雷声,这些都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事物为什么有先来后到呢?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冬天当你感觉到手冷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用两只手互相来回地搓揉取暖,为什么呢?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一个下落的物体,为什么越往下速度越快?阳光射到水里,为什么会转变方向?一块磁铁为什么能对金属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林林总总都是物理现象。世界上有太多的物理现象,有的已经被我们人类发现,有的还需要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物理,除了应用以外,就是为了去发现更多的未知物理现象。”这样的开场白若能配加一个实验更能引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电学的时候,将一个用插头接好的电灯插亮,故意在线上留下一个很松的接头,轻轻一拉就不断地冒出火花,在学生都很紧张的时候,教师很自然地把线头用手直接接牢,用胶布包好,并且告知大家,这个实验有危险,只有学了安全用电知识以后才可以做,这样的导入显然也能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二、营造氛围,培植兴趣
  
  教师除了语言生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外,营造学习氛围也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学会欣赏和鼓励学生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条件。因为欣赏和鼓励对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亲和力。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都需要鼓励,每个受到鼓励的同学都能产生一股强劲的学习动力。所以,上课时,教师不要轻易批评学生,即使有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误,应把问题交给大家,让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在讨论中辨清对与错。当大家都对答案认可了以后,回答错了的学生,会有因为他的错导致了全班学生以后不会出现类似错误的感受,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学习价值,同是学习的成功。当人有这种体验时,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那么即使回答错了的同学同样会受到鼓励和鞭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学习的兴趣也就产生了。
  
  三、创设情境,发展兴趣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教师可充分利用物理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例如, 巧设质疑情景。在讲“声现象”这一章时,可首先提出一连串的疑问: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声音能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吗?为什么人患了结石后可以用电波碎石?为什么B型超声波诊断仪能够观察母体内的胎儿?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声音在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有快慢吗?有人把噪声称为“隐性杀手”,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启发的。
  又如,利用观察情景。在讲《水循环》这一节时,让学生观察“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再带领学生去附近工厂观察排放的污水,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河流,去河流实地观察洁净的清澈的河水,引导学生增加对宝贵的水资源的爱护。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申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中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当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好多,比如加强实验教学、开展合作探究、展开课外活动等。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培养,就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