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作者:胡俊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针对这一要求,笔者在教学中试着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使用较多的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并在的课堂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践和探究,一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绝对不能把自己当作饶有兴致的一个旁观者。相反,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等多重角色,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概括地说,教师应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让各组明确自己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只有当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时,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望有序地、有效地展开,否则必然陷入杂乱无章的困境。如在讲《用平面截几何体》时,笔者将全班45人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发言人、主持人、组长各一名;每小组安排成绩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一名学生和基础较差、不善言语的一名学生,另外3个成绩中等,指派基础较差的学生担任发言人,在教学中老师真诚地鼓励每位发言人,使他们树立信心,不懂就问,学会思考,主动探求知识。
  
  二、提供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实践证明,问题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在讲《用平面截几何体》时,讨论正方体的截面的几种情况时,仅凭个人想像是很难的,因此,笔者对问题进行了筛选、重组,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它的截面是什么样的图形?截去两个角呢?截去三个角呢?”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动手切割正方体土豆块,然后在组内交流。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
  
  四、关注学困生
  
  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在《用平面截几何体》一节中,学生已经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正方体的几种截面的形状后,有一个基础很差的同学提出“老师,为什么正方体不可能出现七边形的截面呢?”当时,笔者非常吃惊,对他的这种勤于思考和大胆提问的精神进行了表扬,学生集体讨论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他变得开朗了,爱回答问题了,听讲状态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扮好“导演”角色
  
  探索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用自己的激情与精心创设情境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创见,使师生、生生双方理解与接纳,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
  
  六、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