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谈小学语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白玉琴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学实践中笔者曾经尝试过在课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从心理上克服了课堂的紧张情绪。
如,课前教师让学生做口语练习。训练初始阶段,教师可把说话训练的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进行准备。刚开始练习时,字数不限,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第一次说话时学生一般很紧张,口头表达会有欠缺,但只要说话训练内容丰富多样,能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也乐意参与活动。接下来,教师把说话训练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在自己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内容,感悟到的东西会更深刻,学习起来也更能联系实际。学生口语表达水平提高了,谈话内容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写作打下基础。实践表明这种训练,能极大的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打破教师“一言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
教师要相信学生,要让学生有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授课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多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在问题探究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如学习《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一课,如果直接讲解,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可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雷锋的故事、日记、名言名句等,在学生课前对雷锋资料搜集较充分的基础上,以“我了解的雷峰叔叔”为话题进行交流分享。一旦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学生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会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同时认真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小组之间也展开讨论。教者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做适当的引导:我们身边的雷峰是些什么人呢?同学们会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身边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式人物:有清洁工,有同学,还有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等等。若教学中出现不同的意见,则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找出答案。这样作显然比教师主观讲解或给出答案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效果也更好一些。
三、师生角色互换,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每学期开放2篇课文,请学生上课。学生积极承担教学任务,组成智囊团集体备课,备课前还作问卷调查。学生教学时,模仿着老师的举动,有板有眼地导入、转接、总结、布置作业,还不时开展小组讨论,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小老师”课堂教学虽然稚嫩,也有一些漏洞或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开放式的学生课堂教学虽然每学期只有2次,也只是个尝试,但这种尝试教学是有价值的,它不仅仅只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开创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途径,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在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致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活动和操作获得知识。
如教学古诗《暮江吟》,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李白的资料,对作者以及诗的时代背景等作充分的了解。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运用作者简介及《暮江吟》选段进行课前引导,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种寓教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很多,如启发想象、比较异同、分角色朗读表演;还可借助录音机、录像机、实物、挂图、PPT等多种媒体,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刺激;上诗歌、精美散文时,采用吟诵的手段,配上相应的音乐,让琅琅书声代替老师无休止的讲解和枯燥的练习;还有课本剧、辩论会、朗诵会、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考虑照顾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便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