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教育叙事研究在农村教师中的应用

作者:陈礼洪




  第二,处理好三队关系。首先,叙述者与研究者的关系。在教育叙事研究的叙事人类学中,叙述者与研究者为同一人。这时,教师不仅要正确发出作为叙述者的声音,也要正确发出作为研究者的声音。同时,在教育叙事研究的叙事行动学中,教师作为单纯的叙述者,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发出内心的真实倾诉和释放,应受到研究者的尊重和保护。研究者应既站在事件的外面,也“生活”在里面,这样才能获得叙述者的真正所思所悟,自己也才会有客观的经验所得。确定好了二者的关系,才会有双方合作的起点和平台。其次,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微观叙事”,是对个别对象个别事件进行的研究,注意研究材料的细节性、生活性、情景性和研究层面的深入性,因此,少有高屋建瓴的抽象概括和泛泛而谈的大道理,呈现出一种特殊性。在研究中,对这种特殊性,不能强调过度,否则教育叙事研究毫无意义。其实教育叙事研究也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表现为一种“启发性”和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参照性”。人们了解了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生活事件后,所产生的那种心领神会,唏唏之叹,那种“曲尽意犹在”、“掩卷思不罢”之感,正是这种“普遍性”。随之,后继者也才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对其参照和仿效。最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面对众多的事件,叙事者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进行“筛选”,对其所思所悟也无不流露出叙事者以及研究者的主观价值取向和态度,体现出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特色。这本无可厚非,但叙事者和研究者也不能毫无节制地任其主观价值倾向四溢,尽量保持某种客观态度,把握一定的度,坚持“筛选”、“判断” 、“反思”的批判性和理性,遵守起码的研究规则。
  
  参考文献:
  [1]程方生.质的研究方法与教师的叙事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3,(8).22.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3.
  [3]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8).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5]王凌.教育科研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简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3,(3).
  [6]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9).
  [7]黄爱萍,唐小华.关于教育叙事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
  [8]陈娟.教育叙事研究及其方法[J].班主任,2005,(2).
  [9]陈振中.论教育叙事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5,(9).
  [10]冯晨昱,和学新.教育叙事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4,(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