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打造阳光团队 共建阳光校园
作者:申光芝 张秀云
一、成立社团、集体作战
打造阳光校园,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阳光先锋”是学校成立的第一个团队,因为团队中的三名成员都是领导班子成员,他们分别是校长兼书记方蓉,副校长张菊,教科室主任张秀云。他们即要统揽全局,又要关注细节;即要会管理又要甘于服务。“阳光先锋”成立的第一件事 就是通过自学、自建博客、在博客里发起话题,共同探讨学校发展大计。在“阳光先锋”的带领下,德育处、教导处的负责人及其他中层干部纷纷入社,社员们在社团里学习,交流工作体会,个个成为班子的骨干力量。
有了“阳光先锋”成功经验,学校更加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一些小社团纷纷涌现。随着学校“骨干教师、课例教师培养工程”的实施,“伯乐”、“一弯新月”和“众星拱月”社团相继产生。 随后,“清泉报社”、“清泉书法社”、“清泉活动中心”也相继成立。由后勤人员组建的“千里马”社团也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只要教学一线需要,他们无论身在何方,也要快马加鞭赶回学校为老师服务,为教学服务。
正是有了这些团队,学校才能有效地实施“骨干课例教师培养工程”,顺利地开发“双百工程”,有力地打造“Cartoon English”教学品牌,建立积极向上、活泼和谐的阳光青小校园。
二、为师搭台、启迪心智
如何让老师们也能快速地成长起来?教科室张主任说:“每位老师都是一座金矿,有待开发;每位教师都是一盏灯,随时都可以点燃,我们必须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载体、搭建平台,还要形成机制。” 在整个变革的大背景下,每个教师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就是学习,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这种基于学习的文化,最终要使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要求人人都要学习,因此学校提倡让教师将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进而转化为组织的生存方式。
为了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每年出资为教师订阅大量图书,还增添20多台电脑,成立网站,开设教师社区,建立了巨大的资源库。老师们行走在功利与纯粹之间,在知识的海洋里和他人的灵魂里散步,吸吮着人类文化的精华,获得了文化的启迪和精神的提升。
三、引领开博、展示自我
“阳光先锋”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结论:网络博客教育更是大家学习的好老师,工作上的好帮手,思想沟通的好载体,专业成长的好途径,因此学校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区教育局制定的《新型教师八项能级模式培训要求》制定了教师发展计划,引领教师开设博客,让在博客中不断实践创新,更好地展示自我。
去年寒假,青山小学45岁以下的老师在家里完成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自制精神食粮----自建博客。大家像辛勤的园丁打理着自己的博客小家园,在这些小家园里,有老师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大家又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在他人的博客家园里采采蜜,其乐无穷,收获多多。黄木子老师在自己的博文《我们需要推手》里写到:“我们需要成长!我们的成长需要推手,但更需要学习,更需要用实力说话!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们在我发牢骚时,偷懒时,不认真时,提醒我,批评我。同时也请你们和我一起为了我们的踏实成长而坚持学习。”一个成长中的教师发自肺腑的话让所有的青山教师都感到欣慰。
指舞键盘上,悠然博一回。开博,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反思的平台;为教学反思的记录积累提供了平台;为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平台;更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舞台。
四、能模研训、成就自我
为了打造“阳光团队”,使这支队伍能够抢占教育高位,学校抓住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这一根本,充分利用教学主渠道,教研主平台,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对教师开展“八项能级模式培训”,即:教师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以历练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每位老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专著,每位教师坚持自学,每年不得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每位教师坚持写反思,每月上交优秀随笔(反思或案例),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每人上一节研究课并进行教学诊断和评课说课活动,每位师傅每学期要为徒弟现场做课2次,每月师徒之间听评课不少于4次。每年春季,学校要组织一次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考核。通过“能模研训”,不同层次教师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