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
作者:李守翔 李秀金
一、内外结合,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1.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学校骨干教师
2005年学校邀请市电教馆专家到校给老师们作远程教育的专题讲座,向教师们详细介绍了荆门教育信息网的各个栏目和如何下载使用各种资源的方法,老师们获益匪浅。同时,只要是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都派骨干老师去学习。
2. 以骨干教师为依托,扎实抓好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校本培训
①培训目标明确。学校提出了“三个覆盖率”的目标:一是教师覆盖率。要求全体任课教师掌握常规电教设备和多媒体网络平台的使用技能,掌握计算机操作、资源搜集和处理技能;二是课时覆盖率。要求教师每周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并采用电子课件进行教学;三是学科覆盖率。要求各科都要浏览采集资源备课,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网络辅助教学。
②培训思路清晰。针对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层次不齐,学校制定出了“爬——走——跑”的三步培训方案和策略,第一轮培训教会教师能使用设备下载资源,此阶段称为“爬”;第二轮培训主要教会教师能自己制作课件,这一轮培训称谓“走”;第三轮培训主要是提升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和课程资源的整合”的能力和水平,这一轮培训称之为“跑”。
③培训方式多样。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集中培训(全校教师)、分组培训(教研组)、个别辅导(基础薄弱)及自学等方式。
④管理措施完善。成立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能力培训小组;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由主讲做好记录;受训教师要按时完成作业及相应的实习,并做好实习记录;学校统一发笔记本,笔记要完整;考核包括笔试,实践,考勤,作业四项成绩中有一项不合格视为总成绩不合格;将教师的培训成绩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
3. 实施政策激励
为了让全体教师主动积极投身到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活动中去,学校“推波助澜”——在全体教师大会上提出了“教师免费使用互联网,同时每年对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能力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予以奖励”的政策,这一激励措施在全体老师中掀起了一股提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能力的热潮。
内外结合,多措并举,政策激励,积极参与,通过一系列严谨扎实的工作,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得以极大提高。2006年东宝区远程教育现场会在仙居中学举行,湖北省电教馆方正平馆长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水平予以了高度评价。2007年在东宝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测试中,抽考的15名教师全部被评为优秀等次,优秀率百分之一百。
二、整合资源,创新运用,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最大效益
网络为老师们提供了先进的教育理论、精致的教学课件、精选的训练习题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但如果不加以选择、重组、整合,全是“拿来”主义,不仅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甚至会适得其反。为此,学校在整合资源、创新运用中着力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校本教研
网络教育资源真正体现出教育教学资源的全方位、大容量、立体化、零距离、共享性等多方面的优势,改善了学校少而单一的教学软环境,弥补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开展校本研究创造了条件。
在网络资源运用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为我所用,为我适用”的方针,反对机械的照搬和模仿,而是注重和自身教学实际的结合。其基本步骤为:资料采集——精心整合——小组复议——完善整理——实施教学——教学反思——成果上传——资源共享。
网上教研是学校近年来兴起的非常活跃的校本教研形式,学校提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一是在规定的校园网、校本研究网二级网站上传作品,我们紧扣国家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采取分解成5个子课题,研究人员签定承诺书的方式,组织教师利用省教科所“校本研究网”进行交流;二是倡导教师创立自己的博客,用心经营自己的博客网页,把自己的教学故事、心得、感悟等拿来分享,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2. 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外表与内观等多方面的相互转化,创设丰富多彩而又极富启迪性的教学情景,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探求欲望。在传授新知识时,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等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了分层教学的层次和内容,缩短了时间,打破了分层教学的空间界限,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