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抓实校本培训 创建学习型学校

作者:张 欣 曾祥和




  东宝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学习型学校创建活动,推行以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为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我校根据区教育指导精神,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契机,进行了校本培训的实践。
  
  一、纠正思想偏差,争取教师主动参与意识
  
  校本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要顺利推进校本培训工作,必须争取学校所有教师思想上的主动。因此,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期动员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老师们思想上存在三个偏差:一是对校本培训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所谓课程改革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没有多少新东西,自己多年的经验还能应付,不需要培训;二是对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持怀疑态度,根据以往的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的经验,认为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到某种学历或资格的硬性要求,对教学本身没有多大用处;三是对校本培训的实践性认识不到位,认为教师教学任务都很重,教学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去参加专门的培训,校本培训只是在给教师增加负担,增加压力。
  针对教师们思想上的偏差,学校组织了专题讲座,用事实告诉大家,校本培训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校本培训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具体实际难题的培训;校本培训是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的、灵活机动的教学实践活动,培训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培训就是实践。
  解决了思想上的认识之后,学校又适时地制定了学校校本培训的五年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使教师感受到学校抓校本培训是动了真格的,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认识也就提高了。
  
  二、建立培训目标与内容体系,促进校本培训序列化
  
  东宝区教育局提出新型教师的八项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表达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学生教育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特色争创的能力。学校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将八项能力分解成若干子项。如课堂教学能力这一项目就有教材把握、教学设计、课堂语言、课堂组织与管理四个子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这一项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多次补充,有搜集编辑信息、编写电子教案、建立电子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网上教研、个人主页制作六个子项。目前八项能力共有近四十个子项,这些子项构成了校本培训菜单。
  
  三、丰富校本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性
  
  学校在教师自主参培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培训模式的多元化,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 师徒结对式
  即新老教师结成培训对子,扩展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种传统形式以新的内容。拜师是相互的,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课件制作或网络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中,能者为师,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 个体自修式
  这种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付诸实施,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这种培训,针对性最强,又基于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效果最佳。
  3. 科研促训式
  这是本校校本培训的一个特色。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在研究中,教师不断遇到新问题,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指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周而复始,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的动机,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4. 微格教学式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技术,实施小班化教学培训,短时间内培训某种技能。这种培训的基本模式是反馈分析——肯定优点——找出差距——修改完善——再循环,其突出优势是全面、清晰地展示教学过程并及时反馈。这种培训集案例培训和反思培训于一体。
  此外,学校还尝试了专题链结式、以评促训式、小组学习式等模式,丰富了培训形式,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完善考评机制,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指导意见,校本培训的考评主要有学分制考评、发展性评价、能级认定三种形式。我校制定了各项能力目标子项的考评标准,确定了目标子项所占分值,根据这一标准对教师所训子项进行考核,按相应比值计算该项能力总分。最后,学校根据各项能力得分情况予以等级认定。为强化过程管理,学校将教师参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评优的重要条件,为校本培训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本培训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必须与教学实际一体化,必须挖掘校内优势资源,必须有健全的促学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抓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