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教师缘何要做学生“螺壳”
作者:刘新建 杨保成
稍加注意,我们不难发现,在学校,教师过分溺爱班上的学生,他们让学生长期卷缩于“校螺”之内。在教师的“螺壳”里,学生很难经历风雨和坎坷,在教师的全方位呵护下,学生就像那温室的幼苗,经不起风吹雨打,如果在生活学习上遇到挫折,就会懊悔沮丧,破罐子破摔。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一反常态,背离教育规律,心不由衷地“宠爱”学生呢?安全!校园安全!
一段时间里,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学生食物中毒、交通事故、踩踏事故......接连二三的安全事故,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发文件,严肃纪律,督办检查,追究责任。应该说,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要求没有错,教育部周济部长讲:“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是最珍贵的,安全是学校第一要务,必须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学习成长。为了学生的安全,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进了校园,就有“铁将军把门”,不到放学时间,学生甭想走出校门,学生有什么需要,也是教师越俎代包。“封闭式管理,则意味着与社会隔绝,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对社会的了解就会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学校不仅取消了课外活动实践课,还有踏青扫墓、参观学习等等校外活动一概取消。学生只能从课本中感受“百草园”乐趣,“蓝蓝的天空, 青青的湖水, 绿绿的草原......”腾格尔的《天堂》,尽管教师费尽口舌描述大自然美景,学生难解其意,认为那是神话故事。为了学生的安全,学生打扫卫生擦玻璃也让教师包办了,因为教师害怕学生有个闪失不好交待。还有食堂分饭,教师放心不下,害怕学生累着了烫着了,于是握着饭勺,给学生一一盛到碗里,读初中的学生,长成了小伙子,也是饭来张口吃现成的。要知道,校长和教师也有他们的苦衷,学校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要追究校长和教师责任,而且还有可能失掉饭碗。特别是有些安全事故是难以预料的,学校即使千方百计防范了,但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是有可能发生,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雷击事件就是如此,自然灾害让学校猝不及防。更值得提的是个别学生家长,不能正确理解校园安全事故,学校但凡出现安全事故,他们不问清白,一味的胡搅蛮缠,高额索赔,甚至威胁教师的人身安全。而学校出现了安全事故,校长和教师觉得矮人一头,更害怕追究责任受处分,于是就息事宁人,哑巴吃黄连,满足学生家长的不正当要求。有一个小学3年级的学生,课余时间在楼梯间崴了脚,教师立马把他送到诊所治疗,并背着学生回到家里。可是该学生父母仍不依不饶,向班主任索要1500元的损失费,否则找教育局、县政府反映情况。班主任害怕事情闹大,影响自己工作,就自掏腰包了事。
校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校长和教师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是教师包年级、包班、包人,一天到晚寸步不离跟着学生,护着学生,生怕学生有个闪失。他们包办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在“螺壳”生活。
从科学上讲,寄居蟹凭借“螺壳”生存,是因为它失去了虾的敏捷,又缺少蟹之御敌的坚甲硬壳。而长年安于“罗居”的孩子呢?我们能保证他们走向社会仍然是风不起浪不涌吗?在这种事事操心、事事忧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读初中的学生不会洗衣服,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到学校,身后跟的是“跑前跑后”的父母......身无所能,世无所用,在教师“螺壳”中生活、长大成人的学生,他们能磨砺独闯人生的“锐器”吗?是谁让他们躲开了激烈的社会竞争?
明代,江阴王氏冲破封建樊篱,支持儿子徐霞客远游历险,并亲手给儿子缝制了一顶“远游冠”,还鼓励孩子:“有志四方,男人事也。”如此,为徐霞客成为探险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世纪的今天,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要科学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既要想方设法保证学生安全,还要使学生参加社会锻炼,磨练意志,千万莫做学生的“螺壳”。因为这不是爱,而是害。
栏目编辑:蔡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