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有效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陈慧敏
一、反思“什么”
1. 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以《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与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备是否围绕活动目标和教育内容来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教育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是否注意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有效性。
2. 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
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选用是否灵活适宜,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是否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是否注意各领域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等;教师的指导是否注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是否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是否重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是否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具有应变能力;是否在观察和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计划等;教师是否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是否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是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形成师生互动等等。
3. 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
教师可反思幼儿学习后的发展状况与活动目标的符合程度、活动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教师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获得哪些提高等等。
二、如何“反思”
1. 实话实说——写得失
一个活动下来,教学效果超乎所想或不尽人意,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为往后的工作考虑更周到。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猜猜礼盒中有礼物吗】
一次中班的观摩课——科学活动《猜猜礼盒中有礼物吗》,活动前,教者在每张桌子上摆放了许多礼物盒,非常吸引人。活动一开始,在音乐伴随下,教者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踏步进入活动室。一进活动室,桌上五颜六色的礼盒就吸引了大多数幼儿的眼球,几个幼儿还忍不住地走近桌子想看个究竟。但此时教者,仍按部就班地“执行”教案:“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么猜出哪个礼物盒中有礼物”并利用图示讲解了用不同感官进行操作的方法,交代了猜想的是要领,可没几个幼儿入耳,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桌子上的礼物盒所吸引,这样一来,很多小朋友就不会用刚才师教的方法去实践操作、前一环节失去它的原有教育意义。
课后,教者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了反思:从幼儿角度思考问题,在活动一开始就出现这样的现象,说明当时孩子们是多么渴望想去看看礼物盒,摸摸、听听、摇摇尝试猜猜礼物盒中装的是什么礼物,他们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听老师说什么了。仔细回味,当时如果教者应因势利导地创造条件来满足幼儿的愿望,满足幼儿对新奇材料的兴趣。在他们打乱原有的设计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先安排他们看看,摸摸、听听、摇摇礼物盒,猜猜哪个礼物盒中有装礼物,再集中让幼儿一起交流经验,教师就可以借助图示梳理、提升幼儿的经验。这样就能给幼儿以主动学习的空间,体现《纲要》精神。
2. 及时反馈——写师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动作,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教具的运用都直接作用于幼儿,会影响到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因此,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质量做记录分析,以帮助自己在日后上课时能对师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有时公开课效果不好时,教师往往会说“这些孩子没配合好”,这里面就要反思教师自己,你了解孩子以及他对于学习相关内容的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吗?活动中你是一相情愿还是能顾及幼儿独特的想法与感受呢?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对策。
3. 综合分析——写教学
一节课过去了,教师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应用如何?儿童的主动性有没有得到发挥?提问的效度怎样?幼儿的学习出现困难吗?幼儿学到了什么?有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等。一个主题延续了一段时间,做完后教师同样要综合分析:通过这几个活动,能不能完成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具体活动哪些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效果反应好;哪些内容幼儿缺乏兴趣、远离生活经验,效果不够理想?主题展开中是如何在预设中进行有机生成的?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再者,也可进一步反思,在主题背景下如何兼顾领域平衡。
【反思案例: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
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教者请幼儿欣赏的是乐曲《摇篮曲》,并请幼儿说一说听完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想做哪些事情,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孩子说:“我听了想跳舞。”这个答案出乎预料,师说:“是吗?你听着想跳舞?”说完这句话心中记录下幼儿的感受,产生了疑问:“恬静的曲子怎么会有跳舞的感觉”,但又不想直接点明,接下来许多孩子都模仿这个孩子的回答也说:“听起来想跳舞。”甚至有些幼儿开始兴奋地说:“想跳舞”。此时,教者觉得应该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来,于是打开录音机让幼儿再听一遍并随着音乐做动作。
课后反思:结合当时的情景教者觉得应该尊重幼儿的回答,因此在第一个孩子说听了想跳舞时,教者犹豫是不是应该否定,但当时如果否定,仿佛是对幼儿回答的不尊重,因此决定接受幼儿的答案,正是由于教者的这种暗示肯定起到了反作用,才会引起后边幼儿的模仿。又由于自己教育技能的欠缺,当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想淡化问题于是采用再放音乐让幼儿做动作的策略转到下一环节,但感觉到这并不是一个最优的教学策略。意识到在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形成高质互动的技能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先前的教育活动中未充分给予幼儿此方面的经验,当时如果能够耐心询问幼儿的想法,有针对性的引导,真正让幼儿懂得音乐与感受的关系,可能就不会产生后面幼儿争相模仿的情境。
总而言之,反思是强调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鼓励教师敢于挑自己的“刺”,主动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是一种探究过程,我们要从多方面分析、研究教育行为,有效地进行反思,从而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栏目编辑:程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