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创新型教师的自身形象和课堂设计

作者:刘启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现代社会的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教学尤其应该重视调动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和中学生年龄特点,搞好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自身形象和课堂设计。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设计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由于青少年学生具有敏感、好奇、善于模仿等心理特点,他们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大多依靠直观感觉,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之前,应以良好的师表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重。一个穿戴大方得体的教师,一踏上讲台,就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清爽、洒脱之感,自然而然地能引发学生在审美情趣上良好的反映,进而在感情上愿意亲近教师。反之,一个衣冠不整或浑身珠光宝气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提倡教师应“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是再恰当不过的。己不正焉能正人,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人格及品质,是其内在本质的体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在主观素质的培养上多做一些努力,使自己成为“师的表率”、“生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学生相互仿效,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教师本身所具有的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出众的专业知识、优秀的语言艺术感染魅力,更是一个教师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其本身就应有一桶水。”可从现代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变革的角度来看,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通晓各种文体的篇章教学技能,并具有深厚的教育基础理论和教学技能。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学习、吸收他人的先进经验和现代教育理念与技能,能够时刻总结与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使之形成理论、经验。据调查表明,学生在对教师的相貌、衣着等外在要求上要远远低于对教师本人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知识水平的要求,90%的学生都渴望在自己的求学过程中能够遇到一个才华横溢、博古通今的好教师。这表明一个语文教师内在的素质修养水平,对学生会产生如何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吸引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变换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并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引音乐入教
  匈牙利的音乐家李斯特曾说:“音乐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入肺腑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的血液。”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中来,可以说是扣开艺术大门的一种手段。笔者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就大量运用了音乐手段来辅助教学。譬如在教矛盾的《白杨礼赞》一文时,深情地配乐朗诵,加上适当的内容点拨,使学生加深认识。
  
  2. 引古典文言诗句入教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典诗词的积累,注重了经典性与时代感的结合,加强了对学生灵性与悟性的培养。考虑到语文学习的大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注意知识的迁移点拨,由此而彼,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如教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时,可穿插介绍另一首同题《如梦令·昨日雨疏风骤》一词,两相对照,见其同而品其不同,使学生鉴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 激趣,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鲁迅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亲身感受到了的东西,他才会深有印象。”的确,间接得来的经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也只能称之为经验,而体尝不到刻骨铭心。要想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到课本中选文的内在思想精华,与其教师滔滔不绝地唾沫星子横飞,不如给机会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这样即便没有收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效果,恐怕也会略得其中三昧。
  
  4. 环环相扣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也有一定的技巧,问题设计好了,就可以引领学生进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5. 课内、课外相统一,促进语文学习的稳步发展
  如果说课堂的40分钟教学是语文学习的纲的话,那么课余时间的巩固与广泛积累就是学习语文的目,纲、目结合才会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知识体系。因而,笔者经常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余生活来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1)师生共同练笔。师生一同写日记、写作文,并选优秀的日记、作文在年级中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写作能力,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2)注重积累,拓宽语文视野。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通过摘录好词好句,背诵重点篇目积累课后字词及其资料,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3)定期举行各项竞赛活动,加强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定期开展古诗词默写竞赛、古典诗词知识竞赛、优秀作文竞赛等文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4)举办班级手抄报和文学社,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迅速而真实地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扩大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范围。
  (5)广泛阅读,使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高尔基曾说“爱书吧,是你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也告诫人们不可忽视书籍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必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因而,笔者在平时就大力提倡学生们多买书、多读书、读好书。建议他们大量背诵课本外的文言诗词,古典精美散文,加强古诗文的阅读与积累。根据阅读的新理念,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还定期开展读书报告课、辩论课、写作课或评析课等等,要求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求统一,充分体现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