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教师教育需要哲学思考

作者:李明根




  教育的决定因素是人,还是物?教师的作用是教做人,还是教知识?学生是被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教会的?
  我国古代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教人如何做人。从儒家创立到现在两千五百多年的过程中,儒家教育注重人的自身修养,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的思想占主导地位。道家以“道”、“无为”、“无不为”、修成智慧和辩证的“真人”为指导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修“道”是探索宇宙的本源。佛家以“因果”思想指导人们修炼心性。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庄子,主张育人以“德”为先。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之论,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主张英才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教育“伦理论”中提出“从思想中解决问题”的观点影响很深。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提出“消极教育”和“积极教育”概念。卢梭指出:“那些在儿童的心灵还没有如何成熟以前,就要儿童明白种种属于成人职责的教育,我称之为‘积极教育’。那种想在直接授予知识前让知识工具的器官完美化,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我称之为‘消极教育’。消极教育不是浪费光阴,无所事事,远远不是……它是为了让孩子在达到理解真理的年龄时,能够走上引导他向真理进发的道路;在他获得认识和热爱善良的本领时,走上引导他成为善良人的道路。”卢梭倡导“消极教育”,他主张要等待儿童的身心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再行施教,反对在儿童身心未得到充分发展,就过早地把成人和社会的责任、把理性知识、道德强加于儿童的“积极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积极教育”现象。尤其是在家长和学生处于不懂或不太懂、被动和无可奈何的状况下,有些教师打着“家长和学生请求”的旗号,大搞“家教”、“补课”,大捞“油水”。课堂上该讲的不讲,作业该布置的不布置,留到私底下再讲、再布置。或者有些教师违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鼓动学生接受、参加什么“奥赛”一类的辅导等等。借辅导之名,行挣钱之实。
  杜威提倡“教育即生长”,教育如果“揠苗助长”将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伤害。“积极教育”存在有潜在的危险,“消极教育”也需要批判地继承。那么,寻求超越“积极教育”与“消极教育”这两者之争的“第三条道路”,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第三条道路”就是“建设教师队伍”。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政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前几年,我们在教师培训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性问题较多。存在着诸如“1/2+1/3=2/5”的问题,但他们的思想是纯正的,在接受培训时态度是谦虚和诚恳的,做人的基本道理是懂得的,让人感觉得出教育还是有希望的。而这几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什么样的状态,大家都清楚。现在的年轻教师中,很有一些实在不像教师,做人的基本标准没有了,师德不要了,学习新知识、训练新技能坐不住了,社会上、官场上的那些不学无术、油嘴滑舌、投机取巧、唯利是图倒是学得不少。可想而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给社会和国家会带来什么后果!原因在哪里?在政府!教师教育一系列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政府不重视。教师教育国家就教育部师范司在说,省上就师范处在说,市上就师范科在说,县上就教师进修校在艰难地做。各级政府领导只是在计划、总结、会上等方面做做表面文章。由于政府不重视,导致大部分农村、山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经费长期得不到落实,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校舍、基础设施、设备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严重制约着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而有限的教育资金大部分投在了能取得更大形象和面子“重点学校”和校舍建设上(校舍建设固然重要,但教师建设更重要),结果好些学校修得像花园、宾馆一样漂亮,但老师还是那样的糟糕。有啥实际意义?试问,人们在学校念书时,对人生影响和教育最大最多的是房屋还是某一位或几位教师?
  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队伍是关键。通过培训,使教育系统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强化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和教师个体的竞争实力、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进一步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培训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工作的力度,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更好地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教师培训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培训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通过培训之后,本体性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得到拓宽,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对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得到更新,实践性知识(面对实际教学情景时所体现出来的知识,这种知识更多地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到提升,缄默性知识(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和不清楚的知识)得到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得到改进,教育智慧得到启迪。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将会更为深层,而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教师培训工作政府重视、学校负责、教师参与的机制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培训是政府行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关注教师培训事业的制度建设和发展,使教师培训从制度上得到保证。同时,政府要提供培训的经费支撑。
  其次,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校长责任制,将教师培训视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本校及教师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教师应成为培训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地学习,深入地研究,认真地反思,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有外教评论中国的教育说:“中国的教育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学生能解决将来工作和生活问题”;“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一个学生至高无上的标准”;“经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街上边走路、边打闹,边吃东西,他们不太像十几岁的高中生应有的行为,倒像是10岁左右的孩童的所为,大多数学生行为举止比较幼稚,缺乏社交和公共场所必须的礼仪”。这跟我们的教育、跟我们的教师无关吗?不加强教师教育,而单纯采用分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就会配好的教师,这样会造成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人为地造成不公平竞争,是不道德的,是对国家极不负责的。
  古今中外教育家、哲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教育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要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搞好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要教学生做人,首先教师要做好人,才能用自身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政府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