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浅谈教师处理好“三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作者:崔 峰




  1996年,大学生毕业不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第一次登上了中国高校舞台。面对着种种机遇我还是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响应繁荣边疆、奉献教育事业的号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个边陲小城任教。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由懵懂的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断地在奉献中感受着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着学生那纯真的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识到能否处理好教师和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等等的人际关系,决定着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成败,这也是现今教师的心理障碍、职业倦怠的主要起因。
  
  一、教师与领导要坦诚相对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更多的关心是学生全面的发展,却忽视了老师的心理。我刚上班的时候就听到某老师因生领导的气,一脚将办公室的门给踢破了。更惊险的一幕是该老师在一次教师例会中冲到主席台上要和领导理论,最后被强行拉走。后来发现他出现这些反常的举动是当天他喝多了耍酒疯。如果没有矛盾,怎会演化成激烈的冲突!原来有些领导以唯学生论为借口,可能一年都不去和一名老师说话,却偏听偏信他周围人及所教学生的反馈信息。“没有素质低的学生,只有素质低的老师”成了一些老师内心深处的伤痕。因伤得太深,有的老师就出现与领导抵触,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情况。
  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他们有着激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然而由于初入社会,没有社会阅历,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有些老教师由于失去了工作热情,他们低迷的工作意识往往会影响这些年轻老师。当年轻老师不良习惯养成后,在仅有的几次和领导接触的时候,得到的只有批评,在工作不被认可,屡次被批评后,那些激情就会转化成颓废。
  当老师在感叹没遇到好领导,领导感叹没遇到好老师的时候,问题的根源已经不是谁好谁坏、谁对谁错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原则,如果都以自己的处事标准去要求对方,那只会带来苦果。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有一些老师和领导能够融洽相处,彼此称赞对方?而有的老师和领导却矛盾尖锐?究其原因是,有的老师不会和领导相处,见到领导就躲闪,领导问什么事,老师都藏着掖着,最后彼此变得非常陌生。教师与领导之间缺少交流,就会出现隔阂和误解。而有的老师则时常去找领导沟通,抓住一切机会让领导知道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彼此感觉非常亲切,像朋友一样无拘无束。因而老师遇到困难,出现师生矛盾等情况时,领导都会欣然的提供建议、帮助解决。
  虽然领导少一些挑剔,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关心,就会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达到“士为知己者死”的程度。但是作为老师不能被动的去等待领导对你的理解、关心,而应主动的进行沟通。只要老师和领导坦诚相对,增进彼此的了解,就能获得更大的动力和能量,更加快乐的去工作。
  
  二、教师之间要互相包容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每一次的教案写的都是详案,每节课都提前一周备完,不仅备教法、备学法,连一章的练习题也都提前做完。这样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就能够轻松的到位。但是这种认真却被周围的人当成“傻子的行为”。面对着不理解我也茫然过,难道投机取巧才是好么。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有很多工作20多年以上的老教师也是非常认真备课的。进行挖苦的人往往是急功近利的年轻人,他们心中没有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有些人只为追逐利益而不愿付出。在知识水平匮乏的时候,为了掩盖他文化底蕴的苍白,为了增强他的虚荣心,只好靠打击别人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总盯着别人缺点而活的人,最终会蒙蔽自己的双眼,变得自大而无能。只要我们能够自律,多从别人的身上发现闪光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就会不断的提高。如果能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别人,我们就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身上,用无私的奉献来换取比获得短暂利益更持久的快乐。只要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包容,就会创造更加融洽的工作环境,作为我们更好的工作基石。
  
  三、师生之间爱要得法
  
  教师的奉献也要讲究技巧,讲究方法。不讲究方法的爱是沉重的,不讲究技巧的奉献是盲目的。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爱要得法。有的老师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忽视学生的感受,只顾及自己的感受,认为只要自己有热情,奉献了就完成任务了。例如,某老师工作非常敬业,在教学中非常认真,每天早自习、下午自习课都要进班辅导、讲题,甚至休息的时候都要无偿的给学生补课。可是这种强压下的无私奉献,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反感、不理解。学生认为早自习和下午自习自由学习的时间都被剥夺了,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科。这种奉献最终被学生排斥了。
  为什么有的老师全心奉献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这得从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来看:
  90年代出生的孩子,超前,魔幻,不太守规矩,毫无羁绊;不受束缚,想做就做,不要任何理由。有时候,用疯狂来形容他们最恰当不过。他们往往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的;作为独生子女,他们少了生活的目标,多的是享乐;喜欢别人关心,却往往自私自利不会关心他人;懒散不能吃苦……面对着这个年代的孩子,如果还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终究会被学生排斥。
  据调查,现今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是和老师的沟通,他们不再以学识来论英雄。老师的好与坏,学识只是一个很低的因素,老师的时尚性、青春靓丽是吸引学生的一个方面。言谈幽默、思想前卫则更会博得学生的喜欢。死抠书本搞学术的老师是缺乏魅力的老师。所以很多新毕业的年轻老师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够把对每个学生的喜欢不断地挂在嘴上,反映在学生可以感知的细节上,会使学生感动。如果将真爱再加上恰当的表达方法,那将是师生间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曾尝试过严管与宽导的管理方法,发现无论对学生严加管理还是宽松引导都需要把握好尺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不计休息时间,哪怕少吃一顿饭也要先解决完问题。以至于抓住下课期间、自习课主动地到办公室问问题,在探讨完之后还会很愧疚地因耽误老师休息而道歉。当我收到所教学生的感谢信,说因为我而使他走上了对物理学科的求知之路,看到他充满激情、充满渴望地在物理学科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的时候,心中的幸福是难以言语的。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一定要处理好与领导、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