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苏北农村小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作者:郑天存




  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新课程,农村小学教育出现了可喜变化。但在许多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种种尴尬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笔者就苏北农村小学教学面临的现状及对策作简要的阐述,以与广大教师讨论。
  
  一、农村小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苏北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种种的困境,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教学的质量,具体表现在:
  1.教师分布不合理,教师老化日趋严重。地处偏僻、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教师学历层次低,素质相对较差,难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教育;加之,农村教师年龄偏大,教学无生气。教师分布不合理导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接受教育不公平。
  2.跨头班级较多,教师工作量超负荷。目前,特别是在村小,教师跨多个年级不同学科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的功课繁重,平均每星期授课12节到20节不等,教师一天的工作除了备课、上课还是备课、上课,“两点一线”,少有机会和时间与外校教师交流,更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培训,知识老化严重。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80%的小学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3.备课流于形式,教案成为有形负担。现在不少教师写教案只是敷衍了事,多数老师的教案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人有我有。不少老师提起备课就备感头痛。因而,不少教师的教案只是重复抄老教案或者是别人的教案,对于教学作用不大。加之,由于同年级老师之间相互竞争,在备课上“各自为战”,相互保守,几乎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4.办公条件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资源匮乏包括硬件和软件。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甚至存在现有资源闲置不用的现象,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还有的领导认为老师用电脑会耽误工作,就把电脑束之高阁。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年复一年,安于现状,工作毫无创新。
  5.中心小学只是组织形式上“中心”,未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有些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有时还不及村小,起不到“中心”的作用。
  如此种种。在小学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人们不禁要问:农村小学教学的出路何在?
  
  二、出路及其对策
  
  1.小班化教学应成为一种趋势。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他主张“幼儿园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小班化教育确实有许多优点:一是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观察小学生,因材施教,不断地挖掘小学生的潜能;三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四是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小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五是能充分利用目前小学教师过剩而不好解决的局面,做到人人有事做,解决不少老师过重负担。
  2.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目前,有些备课(主要指教案)与上课现实相脱离。85%以上的教案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因而教案抄袭成风。在农村学校应走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路。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引发所有参加集体备课教师集体的智慧,真正实行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当然,集体备课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个人备课,备课中要显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及魅力。
  3.适当引进新毕业的教师,补充“新鲜血液”。一是改革近几年小学不聘用师范类新毕业生的用人制度,每年适当聘用一些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小学特别是村小任教,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年轻骨干教学人员中,鼓励并选派部分教师下到村小支教;三是有计划地进行小学教师人才流动,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另外,强化师资培训工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和加强校本培训,培养教师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建立一支具有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4.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实行公平教育,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不能让有限的教学资源束之高阁,闲置不用。学校在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在每周下午定期定时开放一到二次教师集体上机,共同上网,交流信息。
  5.中心小学要做好领头羊。以中心小学为“龙头”,多组织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相长。
  另外,还要改革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农村小学只有全面更新人才质量观,进一步深化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定期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加大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和推行的力度。只有这样,农村小学教育才能走出“磨道”的怪圈,形成良性循环。
  (栏目编辑:王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