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文综图表类主观题解答三步走

作者:潘玉芬 童金景




  图表题是指用图(柱状图、坐标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和数据表格作为试题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其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有表表结合式、图表结合式、文表结合式等形式。它要求学生从所提供的数据、变量、比例等信息中,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原因和趋势。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图表题因其直观形象,阅读量小,信息量大,材料精练,内涵丰富,答案要求具有开放性,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因而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不断出现。能否答好图表类的主观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文综整体成绩。根据近几年高考文综图表类主观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中的得分率较低。对这种试题,不少学生感到望图兴叹,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文综图表类主观题的解答能力应坚持以下三步走的原则(以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9题为例进行分析)。
  39.(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一2006),北京,中国镜计出版杜,2006。
  注:表中数据均取整。分类表中省略了“束分类其他商品”和“机械与运输设备”项。
  材料二:据统计,2005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重巳重约为30%,但高科技产品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如100%的光纤制造装备, 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追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依赖进口。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加。面对这一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完善我国涉外经济体制和法规政策,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开展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战略时话、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积极增加进口、主动减免某些非洲国家的债务等。通过这些努力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10分)
  (2)针对从材料一、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关行业的解决思路。(8分)
   (3)运用政治常识中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列举的措施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14分)
  
  一、审清设问,明确答题要求
  
  设问是题目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与主旨。图表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要求:①“是什么”,一般要求学生回答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②“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要求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分析原因;③“怎么办”,一般要求学生回答怎样解决图表中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审清设问时,学生必须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第二:微观把握设问的具体要求。对每一问都要找准限定词,把握范围和方向。第一问通常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看清设问是“分别反映了”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现象还要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本质问题;第二问通常是两个图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一般来说有以下四种情况: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
  根据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9题第一问可知题目实际上有两层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的现状,从“是什么”角度去答;二是要求学生通过现象揭示本质,得出我国进出口所存在的问题。第二问是从“怎么办”角度去回答。要求学生回答怎样解决第一问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第三问的规定词则直接规定了答题的范围和角度,用政治常识中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去分析我国政府采取材料三举措后所带来的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这一积极影响的深层次的原因。
  
  二、审清图表,明确题目方向
  
  要认真阅读图表,从图表、数据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图表内容主要包括标题、内容、附注。因此审清图表时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审清标题。任何图表都有标题,它提供的有效信息常常是图表的中心内容,学生在审图表时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于全面理解图表。从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9题材料一表格的标题可以确定图表的中心,描述了2001-2005年我国制成品进出口货物的情况。
  第二:审清内容,对图表逐项分析。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审内容就要看清在图表标题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图表最大的特点是纵与横的统一,审内容时不仅要纵着看,还要横着看。通过对图表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此外,还要进行比较,在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找出数据中体现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从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9题通过纵向比较可得出我国制成品的进出口总额在逐年增长,反映了我国成品国际贸易中,贸易总额逐年增加。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在制成品货物中化学类产品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是逆差;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等制品的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保持顺差,我国制成品贸易总额一直保持顺差,存在不平衡现象。同时,还要注意图表中有的特殊年份,图表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如1978、1992、1997、2002、2004等。它对学生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有启示作用。
  第三:审清附注。附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使图表的内涵得到全面的表达,因此图表如果有附注,在审题时必须给予重视。如果忽略了附注,就不能全面把握图表的中心,必然会影响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和理解,在答题时容易丢失。从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9题材料一图表的注中可了解我国制成品货物中束分类其他商品和机械与运输设备的进出口情况在表格内容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于是命题者就设计了材料二,通过对材料的有效信息的提出得出第一问的答案。
  
  三、审清联系,明确答题内容
  
  学生在审清图表类主观题的设问和图表材料后,应把图表和设问联系起来,把图表的标题与内容联系起来,把图表材料与教材要点、社会热点及党的大政方针联系起来。明确答题要点的主要内容和层次,以保证答案要点完整。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9题第二问与第一问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针对第一问我国制成品进出口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行业的解决思路,由此得出第二问的答案。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是一种前后相继的关系,结合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来分析我国政府采取举措解决贸易摩擦带来积极影响的原因,从而得出第三问的答案。
  答案要点:
  (1)我国成品国际贸易中,贸易总额逐年增加,其中化学类产品是逆差;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等制品保持顺差,我国制成品贸易总额一直保持顺差,存在不平衡现象。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说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2)政府要鼓励进口先进技术的国内短缺资源,积极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
  (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促进发展是当今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些措施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生动体现,既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充分考虑了贸易伙伴国的利益。通过协商谈判的途径来解决贸易磨擦的分歧,可以避免贸易磨擦的升级,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