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历史课堂提问技巧初探
作者:孙 颖
课堂提问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具体内容的特点,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提问。
1.导入式提问
导入式提问是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如新课,这种课的导入式提问设计应当是承上启下的。如中国近代史的“新思想的萌发”一课,应当设计两个提问。第一问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最重的影响是什么?”这一问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第二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影响?”这一问正起着新旧课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并且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影响”。这正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中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这一问就把“新思想的萌发”一节课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逐层分析式提问
逐层分析式提问其作用旨在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以便得到新观点、新认识。如“鸦片战争”一节,导入提问“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出后,学生会有多种答案,经过短暂讨论很容易把答案集中到“落后就要挨打”;这时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中国落后在何处?英国先进在何处?”然后让学生阅读“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目,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培养和训练历史思维能力。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答案:中国落后在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阶级矛盾尖锐,“闭关锁国”使皇帝和多数大臣愚昧无知。英国先进在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军事强大;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提出第三个问题:“上述中英力量对比状况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这样,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经过学生发言,逐渐得出“新”结论:即中国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而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制度的落后和腐朽是中国“挨打”的根本原因;这时教师又出乎意料地提出第四个问题:“落后是不是一定要挨打?你有什么看法?”这一问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重组已知的知识,得出独特的多维的新观点、新结论。这一提问会大大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最后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其提出的新观点、新结论是可贵的。
3.综合式提问
综合式提问主要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聚合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中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如“概括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全面内战爆发到三大战役胜利的史实中分析、归纳和概括,聚合出答案要点: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战略思想,党中央制定了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的作战方针,国统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是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党中央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及时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
提问的方式还有阐述式提问、比较式提问、评论式提问、图表式提问等,不论哪种提问方式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总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
(栏目编辑:李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