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在游戏中“玩”转数学
作者:史建春
一、在游戏中增加学习兴趣,好玩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实际上也是在课堂上“玩数学”。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次上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七巧板”一课,按照我的思路,是准备让两位小朋友把他的作品放到投影仪上作展示,可是差不多所有的小朋友都举起了手,看着一双双的大眼睛,我不知喊谁。最后大胆的对学生说,把你的作品可以贴到教室的任何地方。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有贴在墙上的,有贴在黑板上的,还有的贴在窗户上。一个个那么仔细,那么认真。学生仿佛觉得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在领他们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培养数学家,不是培养少数数学精英,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游戏、操作中玩数学有时可以帮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
二、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动手玩转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
例如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小棒等创造了尽可能多的物品:学生通过思考,充分发挥想象,摆出了许多构成物品的图形。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从而使学习情感油然而生。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比枯燥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三、在游戏中探索,玩出问题真谛
有时,课堂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动手操作是较为理想的可行办法,要求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获得对教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时,理解“对称”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剪纸(对称图形:衣服、五角星……)让学生发现这些剪纸的美丽和奇特,猜测老师怎么会剪出来的,跃跃欲试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剪,允许他们率性而为,允许他们失败,教师尽量多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对称”的意义,并不断尝试着得出对称花纹的正确剪法,其实就是对称的实际应用。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判断它们的对称性和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可以讨论,可以求助,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上面的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马上可以得到验证,并及时得到反馈,让学生得出其理性的认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教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帮助理解并获得数学知识,在玩中学数学,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理解困难。 “玩”转数学开发新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数学因游戏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