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如何当好农村语文教师

作者:付长增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言语交际。语文教学就是师生之间通过话语、文本等言语作品以及听、说、读、写、思等言语活动进行的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是一种典型的交际活动。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难的问题是较普遍的。 由于城乡学校差别很大,农村初中教学设备比较简陋,语文教学质量不容乐观,许多问题亟待改进。这些问题归结到一起成为农村语文教师的困惑。
  
  一、农村语文教师的困惑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有许多,但主要的问题是:一是方法简单,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普遍采用常规的一般课堂讲解、抄写黑板,对文章的分析普遍的流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归纳与总结;二是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内容单薄。大多数课缺乏有力度的思维训练,缺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并活用,少有课外拓展的内容。节奏太慢,教学信息量不足;三是有的教师教学基本功不过关。如有的教师方音太重;有的教师声音太小;有的教师板书随意且字迹马虎。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局限,又有教学环境、教学物质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
  1.农村初中部分教师起点比较低,学养不足。由于学历低,又一直教学任务繁重,难以从容读书,也无力深入研究,必然学养不足,功底不厚。这样在教学中难免吃力,捉襟见肘。
  2.普遍学习条件较差。集中表现有三点:一是可读的可看的东西太少:学校所定专业期刊极少,况且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绝大多数老师不懂网络,不会上网阅读。二是初中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可用来从容阅读、潜心研究的时间太少。三是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由于外出学习机会少或几乎没有,导致大多数教师未能及时吸纳新知识、新经验,因而缺少新观念的启迪和方法上的借鉴,难免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3.教学设施落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几乎没有,没有多媒体、图书馆和阅览室。教师不得不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口授、手写。
  4.教师普遍对贯彻新课程、新理念信心不足,精神压力大。相当部分教师对角色转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信心不足,感到精神压力大。他们认为,能上完每节课就不错了,创新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是遥远的,创新教育是专家学者的事。
  众多因素困扰着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农村教师要想适应课改的需要,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实践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二、夯实学生语文基础,为创新做好准备
  
  农村教育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差,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困难重重。因此必须从学好书本知识开始。因为背诵记忆、掌握好书本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本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初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打好语文的扎实基础,诸如汉语拼音、语法等的正确运用和文字的规范书写,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第一,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无论课内还是课外,要求学生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背诵教学常抓不懈,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写作水平也会大为提高。
  第二,注重拓展课外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可从三个渠道为学生解决书源以开展课外阅读:一是以班为单位向学校图书馆借书;二是建立班级图书角,除学校配备的十几本书外,学生自己从家里拿书来补充;三是学生自己买书,相互借阅。同时,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诸如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等。阅读的拓展练习,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学生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可能有所创新。
  
  三、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自主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读解课文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由,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课改新教材选入初中语文的是一篇篇展现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和揭示纷繁复杂的作者内心世界的文章。而农村初中学生往往因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与城市的孩子相比较,他们的阅历少、见解浅。往往显得孤陋寡闻,不善言辞。对此,教学中应因人施教,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实践、感受、体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须在以下方面努力。
  1.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将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素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内容时,除联系课文外,还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来给予理解和体会。以加强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尊重个体,鼓励独立思考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应有条件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发展学生个性。一是尊重学生情感的选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喜好,存在着不同的情感世界;二是肯定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当配角,学生担当主角,让学生享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创新活动的时间。那些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其实就是一种创新;三是允许作业题量与难易的选择。布置作业时避免搞一刀切,分出难与易,多与少,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3.激励机制作辅助
  为了有效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入激励机制。其方法就是学生需要的激励;学习目标的激励;取得成功的激励。通过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原始的创新意识,对他们多肯定,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当语文教师”是于漪老师的话,有如此成就的大家竟强调自己“一辈子都在学当语文教师”,正是这种“一辈子都在‘学’”的风范使于漪老师得以永立潮头,独树一帜。我们农村语文教师起点低,学养不足,教学水平不高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不可改变的,关键得有持续学习的劲头。学当语文教师最为可行的途径就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不断反思,总结规律,如此不断“学当语文教师”,就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真正当好语文教师,才有农村语文教育的创新。
  (栏目编辑: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