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学会用心灵审视“问题孩子”

作者:魏传梅




  什么是“问题孩子”?有数不清的定义和标准,但在我看来,问题孩子都是成年人影响的结果。”这是成都52中教务主任吕红霞老师在工作日志上的一句话,也道出了我心中一直模糊而又清晰,却又无法用精练的语言对问题孩子给予准确评论的心声。所以今天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这篇关于工读学校的文章时,内心的共鸣与满足无与伦比。
  文章中说“问题孩子有很多不为人接受的顽劣、荒唐,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性格、习惯,他们叛逆、自私、冷漠,但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烦恼和不为人理解的坚强和可爱。”“遗憾的是更多人看到的只是前者,忽视或否认后者,他们采取逃避的方式,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这群无辜的受害者,于是出现了打骂、鄙视和放弃。”而作为和学生打交道最多,肩负着育人工作的教师来说,拥有冷静、客观、从容、耐心的心态,更是显得多么的可贵与难得。所以我认为一个教师在审视问题孩子时应该具备这样的几种心态和眼光:
  
  一、拥有一颗孩子的童心
  
  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回味一下孩提时代的自己:趴在草丛中静观蛐蛐大赛的那份专注,下到小池塘挽起裤腿摸鱼钓虾的快乐,受了委屈冲着父母大吼大叫的蛮横,然后跑到大树下痛哭一场的无助,撒谎了合谋欺骗老师的恶作剧……我可以坦诚的告诉大家,这些事情我全都做过,而且不止一次的改了犯,犯了改。我也还记得,由于上学年龄太小,跟不上功课,做在前排的我尝尽了老师的一指禅,听够了老师对我笨孩子的数落,就是在这样的跌跌碰碰中成长到今天,而且许多问题依然还在重复的上演着。
  所以当你回忆起这些的时候,其实这个问题就不需要我再作过多的阐释。孩子!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称呼?我一直问自己,也经常提醒身边的人。孩子,他只是一个孩子!如果他像你要求的那样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让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他还是一个孩子吗?爱跳是天性,爱玩是天性,爱美是天性,爱叫爱喊也是天性……所以当你看到某个孩子拉拉这个的衣服,扯扯那个小辫的时候,泡在网吧里不知自己是谁的时候,就翻出自己的童心,换位想一想那逝去的童真吧!
  记得有一回,遇到一个同事在大声的斥责一个玩老虎机的孩子。同事气得浑身发抖,“这么小,胆子竟然这么大,敢公然赌博……”看着那个小小的身影在狂风暴雨下瑟瑟发抖的样子,我心里顿生一丝怜悯,“你知道这是在赌博吗?对于学生来说,这可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呀?”我问。他抬起脑袋,眼泪汪汪,小声说:“我不知道,我看到有些大孩子在那玩,觉得很有意思,就……”唉,可怜的孩子,一个正在懵懵懂懂成长的孩子,一个对周围一切是非还不太熟稔的孩子,一个还不知道太多成人世界里游戏规则的孩子,在刚刚开始触摸这个社会的时候,就上了一堂生硬的也许有些残忍的社会课。
  这让我想起了吕老师在文中的一句话,“除了和他们一起成长,全身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外,有什么理由责怪他们、轻视他们呢?”所以,我想,怀揣一颗童心,用那份久已遗失了的童真,理解孩子,陪着孩子一起慢慢长大,共同迎接困惑,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走出困境,才真正是我们对问题孩子最应该做的呀。
  
  二、拥有一颗学者的慧心
  
  我认为教师在和一个所谓的问题生交流时,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教育理论知识,怀揣一颗学者的慧心站在教育理论的高度,正确的看待问题孩子的行为背后更深层的根源。
  在心理学上,一般认为引发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生物学方面的因素,社会性的因素和心理因素。而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躯体有病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的改变使心理活动发生改变、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和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社会性因素包括其经历的生活事件、个人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和跨文化心理学等因素对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而心理因素则主要是指一个人与心理行为发生有关的认知因素,比如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常听到老师抱怨说,哪个孩子总是坐没坐相,一天到晚不消停;哪个女生小小年纪就开始涂脂抹粉,搞得像个小太妹……其实,只要稍懂一点心理学、一点社会学等知识的人就会知道,这是孩子年龄发展特定阶段的特定表现,是再正常不过了的事情。如果横加指责,处理不当的话,就会错失教育的良机,甚至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也许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啊。比如有的初中孩子对一些漂亮东西会特别着迷,她们会关注时装,开始迷上明星,还有一些更前卫的甚至会沉迷于五彩的头发,长长的耳环,亮亮的指甲……
  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会怎么看待?而我听到最多的评价,是当面或是背地里的训斥和嘲讽,训斥她们分不清美丑,训斥她们思想变质,爱慕虚荣,训斥她们不要脸……的确,当我们对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事物持怀疑、否定态度时,却往往很少考虑她们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会这么做。其实,当我们冷静下来,尝试用理智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思考这些问题吧,你也许就不会对这些爱美的孩子生出许多的误解与困惑了。任何人都有一个青春发育期,特别是女孩子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更早、更明显,也就更容易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导致分心,当然这种担心当然有必要,但同时我们更应认识到,爱美并不等于虚荣心,少女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是性别意识发展的标志,它是健康而自然的,她们只是开始学习做一个正常而健康的女人而已,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不过这些孩子处于的是一个萌芽状态。其实我们成熟女性中的到美容院保养皮肤,到专卖店精心挑选时装,到美发店设计发型,不也是在努力做一个正常而健康的女人吗?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扼杀孩子们爱美的天性,而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引导孩子正确全面的理解美的内涵,思考如何消除可能因过分沉溺于装扮而不专注于学习的分心现象。
  所以,当你面对着那些顽劣、荒唐或叛逆、或自私、或冷漠的孩子的时候,你一定冷静的告诉自己:孩子这些心理行为的表象并不是问题的所在,关键在于找到造成孩子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而这必须要有强大的教育理论的支撑,即使你没有学者的睿智,你也要用一颗学者的慧心来要求自己,学习从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包容和帮助他们。
  
  三、拥有一颗母亲的爱心
  
  我一直反对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不顾场合,板起面孔,大呼小叫,指手划脚,就像一场狂风暴雨,其威猛气势简直可以横扫千军万马。试想,对于一个所谓叛逆、自私、冷漠、顽劣、荒唐的问题孩子怎么可以承受得了?我们可以换位想一想,如果是你,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大声呵斥下,你能顶得住吗?更何况这些自尊心极其强烈的问题孩子!
  我一直认为,一个老师,首先,应该有一种大爱,而且,我认为这种师爱,更应该是一种母性的师爱,能上升到母爱的高度。谁都知道,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深广的、最博大的一种慈母之爱,它是发自内心的,害怕孩子受到伤害的,时时想保护孩子的,愿意为孩子牺牲一切的,它不虚假,不做作,所以它伟大,所以它感人至深。如果我们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你会让自己的孩子脱光了衣服站在冷风中瑟瑟发抖而毫不心动吗?你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他面红耳赤而不怕他幼小的心灵负担不了这样的重荷吗?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这样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怜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是呀,如果你能碰到一个好的老师,那你就真的可以幸福一生。如果真的能具有这种大爱,这种视生为己出的慈母之爱,那这个教师本身也一定具有超强的道德魅力,这种人性的光辉足以影响几代人。
  四、拥有一颗禅者的佛心
  很喜欢这样的一句话“坐看庭院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所以我常想,我们为人师者特别是在对待问题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更冷静、更客观、更从容、更耐心一些呢?喜欢阅读林清玄的文章,那个能将现代人生存中的无常感、挫折感、空漠感化为流动的散文之美的高手,空灵流动,虚实生辉,佛教经典中关于无和空,存和有让人感悟到的是一种恒常的宇宙和生命的常态。读着这些作品,感觉到自己的心被浸透得如此澄清洞明,如沐浴于一片梵乐、馨香之中,从未有过的超然,所有的不快与烦恼都会被淡化,心态也随之归于平静。
  所以,更多的时候,当我们面对这群孩子的恶作剧、玩笑的时候,我们在用学者的慧心审视孩子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佛家的宽厚之心,博大之心。其实,这些孩子也不一定是恶意的,很多时候是为了好玩,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做教师的千万不可当真,失去风度是小事,可惩罚不当,那可是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宽容的面对一切,正视孩子的犯错,帮助他逐步完善自己。
  有的时候,这些问题孩子的问题会慢慢的有所好转,但有的时候,这些问题会一犯再犯,于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会失去耐心,看到孩子有几科成绩还没有起色就不高兴了,看到孩子上课又开始东张西望就失望了,看到孩子对学习还是没有兴趣就认为孩子没救了……可是,我们要冷静的想一想,一个曾经是问题种种的孩子,能有现在的进步本来已经不容易了,所以再这样对待和要求孩子公平吗?我们怎么可以如此自私和贪婪地要求孩子去取他们够不着的“苹果”呢 ?我想到了吕老师的这句话。
  是呀,对于这些问题孩子,我们应该怀揣一颗佛家的平和之心,允许孩子犯错,更给孩子一个修正自己的空间,耐心的、从容的、坦然的和孩子一起走出困境。
  在文章的末尾,我套用吕老师在谈起那些工读孩子的一句话吧:“ ……尽管这样,我们仍无法否认,问题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是无数人,无数背景造成的。除了反省,积极帮助他们,我们没有理由指责、漠视甚至放弃这些生命。”所以,就请用我们的童心,我们的慧心,我们的爱心,我们的佛心,去和这些可恨又可爱,脆弱又坚强的孩子一起成长,寻找幸福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