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作者:李元熙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就这些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1.忽视对例题的深入讲解,照本宣科,不顾例题应有典型示范作用,这是教学中的第一误区。这样就导致了例题的教学讲不清,讲不透。结果是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例题中蕴含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结果给学生解答此类例题搭配的练习题带来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设计例题的教学,使它们的作用得以展示,真正发挥例题应有的教学价值呢?笔者在教高中数学第一册上P117例4:已知一个等差数列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求前30项的和这道例题时,首先引导学生温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分析已知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然后指出: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可以得到不同解法,请同学们尝试。学生们跃跃欲试,立即投入到解法的探索中去。时间不长,便有同学给出了四种正确解法。
  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十分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表明数学教学以课本为本才是根本。
  2.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把握不准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的又一误区。概念教学是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等地位的独立的。要恰当地把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体现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初中一年级讲“绝对值”这个概念时,只要使学生清楚知道正数、负数、零的绝对值是什么就可以了,不要急于提高深化,待学生掌握了概念后可设计如下练习:①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a|=?②字母m、n是有理数,则|m+n|=?从讨论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代数式和绝对值概念认识。
  3.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第三大误区。“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换一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理应首先追求其通法——基本思想方法,而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方法的渗透。再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4.忽视教学中的陷阱,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从而成为教学上的第四大误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解,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就能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少出错,教学中就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备课时可适当从错误思路去构思,课堂上应加强对典型歧路的分析,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5.忽视甚至放弃教师的教学、知识发生发展、学生思维这三个过程应同步这一大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误认为教材内容就是知识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没有发掘出教材系统前后的本质联系,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浏览教材;另一方面,误认为教师的思维逻辑就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错位或脱节。
  数学教学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数学方法为核心,走出教学的误区。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应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