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浅谈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龚自如
一、体育教材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1.田径。田径运动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但田径运动中有些项目属于周期性练习,技术动作复杂,在练习时难免会使人感到枯燥单调。径赛中的长跑,由于强度大,学生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反应。“极点”的出现,乳酸的堆积,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对有些学生会放慢节奏,停下来,更有甚者不练,这些都是怕苦、怕累,意志不坚定的表现。但每爬一次就会更接近胜利,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困苦、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2.体操。体操运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热爱集体、服从组织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学生在体操队列练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单、双杠练习时有些学生会感害怕、恐惧。从而导致学生不愿练或不敢练。此种情况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学学生的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3.球类。球类项目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各类球类项目都富有竞争性、激烈性。球类项目都在一定的规则内进行。多数球类项目是需要与同伴相互进行的。多数球类项目都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协作的优良作风。
二、体育教学符合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教育下,通过他们的活动与交往逐渐形成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影响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就体育教学来说,从外部形态看,是学生身体的锻炼和动作技术的形成。但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来看,还包含各种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如意志的锻炼、人格的完善。这应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体育教学对学生在不同年级都有不同要求,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符合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提高过程。
三、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榜样法。榜样法是教师自己的模范行为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影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身教胜于言传”就是大家所推崇的名言,也是很好的例证。学生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很大的模仿性、可塑性、导向性,体育教学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常教学活动,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
2.语言法。语言法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行为品德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扬长避短,激励其不断上进的一种方法。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教育,语言中肯,符合学生特点、性格,宜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
3.陶冶熏陶法。陶冶熏陶法就是教育者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受教育者置身于其中为之感动从而受到教育的方法。这就要求教育者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正确的舆论。
4.规范法。规范法就是用规则和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规章制度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这些制度体现在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等方面。教师在运用规范法时,对于符合行为规范的给予支持,对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给予批评,长此以往能使学生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意识,达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