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历史教学的反思

作者:李素君




  回顾自己的历史教学生涯,感触颇多,当今社会,历史教学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然而,正因为时代的发展,这些孩子受到外部的影响是很大的。历史学科在职中教学中的地位是尴尬的,学生学习没兴趣,觉得老师讲得离自己是那样遥远;家长更是不重视,认为学好“语数外”便能走天下;由于教师的不同素质,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陈旧的观念和方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都来喜欢历史课、从而迷上历史,本人以课堂教学为主,不断学习探索,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做到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一、让人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教学方法陈旧,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优化,尤其强调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唤起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现在的学生所厌烦的是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在历史课上,也让我们多说说”,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而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就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就越关注,兴趣就越高。 因此,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符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
  其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中讲述“春秋争霸战争”时,引导学生思考“孟子曾经说过‘春秋无义战’,你同意孟子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评价春秋时期的战争呢?” 这一问题涉及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春秋争霸战争。这种具有一定深度,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他们积极地谈出自己的看法,既表达了对这一战争给人民生活所带来的苦难,又肯定了春秋争霸战争在历史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实践证明,恰当而有深度的提问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其二,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历史和现实生活是紧密结合的,如果把二者割裂开,历史课将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外,随着中学生的知识范围与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他们的求知欲也不断增强,并开始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密切关注。例如,在讲述“秦王扫六合”时,我联系乡土历史中番禺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身边的历史。又如,当今国际上的中东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其深远历史背景的。结合这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就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亢奋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效果肯定也是不言自明的。此外,历史课也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着的,尤其是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我们在教学中就注意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调动积极性。比如,在文学史中,提到不少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就可以让学生用他们在语文课学到的知识来自主学习、归纳。我们的教师要不断的了解史学界的新的动态、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现实社会中的新问题,更新知识结构,适当的可以把这些新的成就、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寻找他们关心的问题,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地探求问题。
  其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提供史料,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出来,还可以放在班级的博客上供学生阅读,真正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学习历史,参与到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来。在现行的历史教材中,基本上每课都有一些原始材料提供给学生阅读,这些材料都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我充分利用了这点,特别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来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例如,在讲到“贞观之治”时,先让学生用现代语言解释“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再由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之后才引到唐太宗对隋朝灭亡教训的认识,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了唐太宗当时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材料分析,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拉近了学生和所学历史知识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人人都来喜欢历史
  
  历史学科本身具有过去性,不可再现性。而且,由于这些历史事件里学生的时空太遥远,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的“再现”历史。这时,直观教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直观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一,教师要重视自己对教学语言的锤炼。首先,教学语言力求通俗浅显,明白易懂。历史教学用语通俗化与口语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书面词语,缩短历史与现今的距离,使学生对整个教学有一种亲切感,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去品味历史,回顾历史,接受知识,那简直是一种文化的享受;其次,教学语言努力做到具体鲜明,生动形象。历史过程是由各个不同的事件、人物组合而成的,不同的事件、人物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学语言应该具体鲜明的说明历史的来龙去脉,再现历史的完整情景,启发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揭示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应该生动形象的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引起学生的想象,从而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使已经逝去的历史活生生地再现其本来面目;第三,教学语言必须精炼准确,具有科学性。历史教学内容博大,不把教材弄懂吃透,在叙述时用词就不可能干净洗炼、确切肯定,就会出现罗嗦重复,不得要领,理不清教材思路,使学生愈听愈糊涂。
  其二,合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强化直观性。自从各种各样的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协调,思维活动更加主动活跃。这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智力活动的发展。当然,使用不等于滥用,合理的利用是最重要的。我最常用的就是投影。通过投影,展示一些文物,古迹,场景,人物,这些影像资料不仅帮助学生丰富了想象,再造过去的历史形象,使学生获得的历史表象具体化,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丝绸之路”中要说明张骞通西域是古代历史的壮举,通过录像,使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开发和形成”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三、实践引领很重要。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必须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欣赏历史文学艺术作品,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等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要注意师生互动方式,要设计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履行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力求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内容的选择、学生独立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问题的设置、教学活动建议、课型选择、参与社会实践和鼓励学生动手等方面,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与此同时,以往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和有效做法仍有生命力,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发展历史教学,才能使学生喜欢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