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媒体教学中的人机整合

作者:刘君晓




  [摘要]多媒体教学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多媒体本身的局限性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进行人机整合的思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计算机的辅助作用,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建构主义;人机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了巨大变化:在人机交互方式上更加多样化,通过图、文、声、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教学信息;在信息组织方式上采用了超文本技术,形成超媒体系统,能较好地适应学习者的联想性思维。Internet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和应用范围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所谓多媒体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传递、加工、转换和检索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由于它图、文、声、像并茂,能够实现人机频繁地多种交互控制,方便辅助教学,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涉及到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如何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 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人机完美地结合,让师生很好地互动,真正地优化课堂教学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人机整合”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多媒体容量大,以其图文并茂、丰富的表现力活跃了课堂,具有极大的交互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省去了大量的粉笔板书,节省了时间,使教师可以更深入地进行知识讲解,也有利于师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补充很多课外资料,特别是一些前沿性的学术观点及研究成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某些文字的描述可以通过图片的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晦涩的理论,使课堂达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
  2.多媒体教学的缺点:多媒体教学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变“人灌”为“机灌”。运用多媒体时,信息呈现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学生就会“走马观花”,不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深层次思考正是创造性所必须的。教学内容过分直观会严重遏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学生长时间观看屏幕,极易引发学生的“疲劳”和分散精力,影响了知识的吸收。这种模式严重背离了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的原则,造成了信息时代人文关怀的缺失。
  
  二、如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做到多媒体教学中的人机整合
  
  教育心理学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有多种称谓,但最常用的一种称谓是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ttheories of learning)。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的话,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如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即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也经常被称为学生中心教学。在学生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是“辅佐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去帮助学生发现意义,而不是一言堂或控制所有的课堂活动。学生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总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地选择信息。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只是给学生以知识,而应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知识,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与新一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教学软件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硬件设施也不再是仅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当一个“活分子”,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课堂里的“各种分子”都沸腾出来。作为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领悟。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的支架式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建构知识意义或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能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通过这种“支架”,教师一步步引导教学的进行,并最终撤去支架,使学生能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实践时要考虑学生的活动安排和活动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人机整合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是辅助”的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者的地位是任何教学工具都不能取代的,包括“能说会唱”的多媒体课件在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去发现真理,这才是现代教育思想与先进教育观念实施成功的典范。要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助手。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课件授课的时候,不要流水线似的把课程的内容一一播放,要让学生有思考与讨论的时间。比如,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屏幕展示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让学生恩考、讨论。请一些学生自行说明思考或讨论的结果以及发表他们的观点,然后由教师加以总结、概括。最后在屏幕上把具体的解决方法逐一展示出来。教师应避免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课件,课件演示或播放时间比例过大,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者和解说员。这种主次颠倒、人机错位的做法使教师失去了主导的地位,学生也会感到上课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仍然要象常规教学一样,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思想与情感的传递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实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有力工具,教师与多媒体课件在解决教学问题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及互相不可替代的实力。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扬长避短,综合二者的优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课件应由任课教师自行制作。因为教学内容的界定、重点难点的表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符合教师习惯的教学思路等都是任课教师自己最熟悉的。所以人机整合应该从课件制作时就开始,这样就可以避免日后使用时出现更多问题。任课教师不是人人都通晓计算机的软件制作,所以有人主张由任课教师提出设想,提供资料,由专业的软件人员负责制作课件。这样往往因为制作者缺乏专业知识而达不到设计的目的,或者是任课教师干脆无法使用这样的课件。鉴于这样的原因,学校应组织所有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以及科学地使用计算机的培训,并责成计算机专业教师组成技术援助小组,对有需要的教师随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并提供一个课件制作人员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88.
  [2] 石坚韧等.人机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3.
  [3] 李效军等.多媒体建筑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1.
  [4] 何可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